當風雨摧毀家園、泥濘覆蓋校園,正是青年挺身而出的時刻。2025年7月13日,丹娜絲颱風重創嘉南地區後的第一個週末,來自全臺超過一百位熱血青年志工響應社群媒體號召,齊聚臺南善化、佳里一帶。他們不畏高溫、不懼泥濘,肩並肩走進災區,用雙手還給孩子們一個乾淨、安全的學習環境。
這一梯次其中八十幾位在佳里聯絡處集結,分成五組前往佳興國中、佳興國小、學甲國中、學甲國小,將軍國小協助打掃,留下青年志工揮汗付出的身影。他們以實際行動證明,年輕的力量可以成為社會最堅強的後盾。在這片剛經歷風災的土地上,青年的善與愛正悄悄生根、發芽。
丹娜絲颱風於7月6日晚間從嘉義布袋登陸,帶來強烈風雨,其中將軍國小遭受14級強風重創,校園內樹木連根拔起,滿地散落著玻璃碎片、斷枝與落葉,一片狼藉。災後第二日,即使全校仍處於停電狀態,校長周志強率先返校,召集校內教職員進行初步清理與災損盤點,展現領導者的以身作則。
7月13日,在將軍國小約有50位來自北中南的青年志工自發前來參與校園整理行動。對此,周校長深表感佩,讚許年輕世代不畏艱困、勇於承擔社會責任,並表示這是以實際行動守護臺灣的時代力量。
周志強校長擁有豐富的災難應變經驗。早在2016年0206高雄美濃地震期間,時任玉井國小校長的他,便曾帶領師生應對7級強震帶來的衝擊;2024年凱米颱風亦重創將軍國小,當時校園淹水嚴重,周校長臨危不亂,迅速展開應對措施。
針對本次災後工作,周校長特別提醒,除了初步的清理與修復,後續的消毒作業亦刻不容緩,尤其面臨登革熱疫情潛在風險,校方亟需更多志工加入,齊心協力,為孩子們打造一個安全、健康的學習環境。
王意雯從災後即密切盯著慈濟網路,查看是否有機會可參加災後支援工作。七月十二日晚間,得知將軍國小有協助校園清理的需求,二位即將就讀國中一年級及三年級的一雙兒女,也點頭一起參加。
王意雯自大學時期即參與慈青社,至今已有二十年。此次重返志工行列,親身參與將軍國小的清理行動,彷彿喚醒了她慈青時期的熱情與活力。她看著女兒與兒子專注投入、滿身汗水卻毫無怨言,心中不禁感動。她歡喜地表示,就像種下一顆善的種子,「我希望這顆種子能在他們心中發芽、茁壯,成為他們成長旅程中的力量。」
另一條前往佳興國小動線,有來自高雄的青年志工賴韻筑,在颱風丹娜絲重創臺南後,主動響應,並帶著來高雄度假的兩位姪子賴韋成與賴傳欣兄弟,一同響應災區志工服務,用行動傳遞關懷與希望。
即將升上國三的賴韋成說:「雖然天氣很熱,流了不少汗,但能出來幫忙真的很開心,感覺自己有幫上一點忙。看到校園被颱風吹得亂七八糟,樹倒一地,真的好心疼。希望災區能早日復原、恢復以往的生機。」他也提到,自己從小受到阿嬤影響很深,阿嬤常參與慈濟活動,也教導他們要做個「手心向下」幫助別人的人。這次參與志工活動,不只體驗到服務的意義,也享受在自然中流汗工作的快樂。
年紀小兩歲的弟弟賴傳欣也開心地表示:「這是我第一次來姑姑家度假,還能順便學英文,沒想到姑姑還安排這麼棒的志工體驗活動。雖然很熱,但看到大家一起努力搬運倒塌的天花板、清掃落葉雜物還有樹枝等,感覺真的很有成就感。」
姑姪三人雖滿身大汗,卻感情融洽、精神飽滿,一起清理校園圍牆倒塌的樹木,與夥伴們齊心協力。臨別前,他們還特地與志工道別,許下心願:長大後也要像這些志工一樣,時常為社會付出,讓愛延續不斷。
這次颱風對臺南造成很大的災情,大家能做的,就是將心比心,設身處地體會災民在斷水斷電中的不便與辛苦。能為他們盡一分心力,就是最大的意義。
撰文/林靜君、謝麗華、林淑白;攝影/郭明娟、吳雅惠、李雅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