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適圈 大專青年志工災後投入校園環境重建

  7月15日一早,一群大專生從臺中搭車前往嘉義,投入丹娜絲災後校園復原。2025年人生創客大專青年營7/13-7/16在臺中東大靜思堂舉行,營隊裡有一堂課是社會參與,颱風後,主辦方將課程安排前往嘉義縣民雄鄉三興國小協助校園環境整理,39位包含30位青年志工、9位慈濟志工一起搭上遊覽車,在雨中,前進受災區。

  遊覽車抵達三興國小,雨勢漸緩,映入眼簾的,是遍布的斷裂樹幹樹枝、滿地的落葉,志工們分成三組進行校園整理。

  會不會重?同學:「有一點點重,不過還可以。」有人負責指揮、有人出力清掃、有人推著裝滿落葉的推車在泥濘中穿梭。其中一位笑著說自己變成「落葉Uber」,也有人為了趕進度,直接用手推落葉。

  一位大專生說:我們不喊累,因為我們知道這一切的辛苦,正是讓世界更美好的過程。每次合作搬運時的喊聲、每次拍照前換上燦爛的笑容,都是屬於我們這段青春最真實的記錄。

  另一位青年志工回饋,這次能夠參與這樣的青年志工服務活動,心中充滿了感恩與感動。來自全臺灣各地的我們,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在一起,在烈日與汗水中彼此打氣、合作無間,這不只是一場單純的清掃行動,更是一次深刻的學習與心靈的洗滌。

  一位住在臺中的年輕人說,常聽長輩說有「護國神山」守護我們,所以這次來到受災區看到需要協助的環境,讓我反思,平常在家裡很少做家事,這一掃,才發現原來打掃是這麼不簡單的事,也學會了懂得珍惜與回饋,無論是對家人、對社會,還是對這片土地。

  這群青年,有人是第一次吃素、有人從未這麼早起、有些人甚至從沒搬過那麼重的樹枝和樹葉。即使一開始感到疲憊,當看到小學校園一點一滴變乾淨,小學生在剛打掃過的操場開心踢足球,大夥兒感到: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一群人在打掃後,分享今天的心得。有男同學說看到女生也在搬重物時非常佩服;也有同學提到,雖然中途想放棄,但看到夥伴們的笑容與堅持,就重新振作繼續完成任務。這份向心力與互助精神,正是臺灣社會最珍貴的寶藏。

  三興國小校長吳淑茹感謝志工:「感謝大家的協助,讓我們的校園迅速恢復整潔。看著孩子們可以安心在操場上活動,真的很感動。大型樹木的後續處理,我們將交由專業單位,但今天的整理工作,真的讓人看見了希望。」再次感謝每一位付出的夥伴,因為有你們,三興國小更有愛、更美好!

  陪伴慈濟大專青年多年的慈濟志工黃鳳美投入過921震災、八八風災到多次的國際救災工作。這次也陪伴年輕人們投入救災工作。黃鳳美勉勵青年志工:今天看到你們的真誠,不管世界再怎麼變,真誠的愛是永遠不會變、永遠可貴。真誠的愛真的很動人,無私的付出是最可貴的。

  主辦方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賴郁文表示,求學中的年輕人可能沒有那麼多的機會可以走到人群關懷社會,我們很期待透過這個營隊讓年輕人有機會走出戶外,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去了解社會。活動安排了很多的服務。如直接到案家參與訪視關懷、脊髓損傷機構關懷,參與環保輔具的清消與運送到申請者家訪,環保體驗等。

  賴郁文指出,看到很多學校受災,我們立刻想到教育不能等,我們大學生被培育起來,應該回饋社會,最主要還是希望讓年輕人們體驗,所以也將環保課程與災區服務結合起來。風災後除了急難救助外,其實要回到人的心裡面,走入災區是要讓年輕人不只見苦知福,更珍惜當下。

撰文/李惠伶,攝影/羅勇輝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