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世界展望會自1994年起展開在史瓦帝尼的援助工作,致力於改善當地長期面臨的貧困、失業、水資源缺乏及營養不良等問題。今年6月,多位參與「兒童資助計畫」的資助人前往該國恩尚巴馬地區,實地了解資助款的運用成果,並見證多年耕耘所帶來的改變。
當地展望會社區發展專員普姆茲萊回憶過往,表示童年時取得乾淨用水極為困難,如今在台灣資助的支持下,社區供水與衛生設施已大幅改善。展望會與地方夥伴合作建立基礎設施,並在校園推動水資源教育與衛生宣導,有效減少傳染病傳播。
參訪薩拉姆高中的資助人余O筠女士表示,孩子們在校學習正確的衛教知識並帶回家庭分享,形成良性循環,即使僅有部分學生參與,也能發揮實質影響力。
教育資源不足仍是偏鄉一大挑戰,當地學童常因距離與學校數量不足而延遲入學,造成學習落差。展望會因應需求,在社區建立教室、廚房與照護空間,並提供學前教育、營養餐食與疫苗接種等基本服務,提升就學率與學習品質。
長年參與資助計畫的張O娥女士此次首度親訪當地,對展望會「授人以漁」的長期策略感觸深刻。她認為,透過教育與培力,使居民了解改變需靠自身努力,才能真正帶來持久影響。在青少年生計課程中,她看見孩子們透過儲蓄與創業實踐自立自強,並將部分資金回饋社區,展現出資源共享與責任感。
展望會強調,計畫的影響並非立即可見,而是透過建立知識、賦予能力與提升意識,讓當地居民逐步實現自主改善生活的可能性。資助人余筱筠表示,改變需要時間累積,也需要外界持續的支持與信任。
目前,透過每人每月的資助,展望會得以推動社區整體發展,一名受資助兒童的成長也能間接帶動其他孩童受惠。展望會呼籲更多人加入資助行列,讓更多孩子擁有穩定生活與學習的機會,進一步為社區注入改變的力量。
撰文、攝影/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TCnews新聞中心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