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公益兒童科技體驗營 花蓮學童玩中學AI

工研院與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8月26日在花蓮舉辦「公益兒童科技體驗營」,近百位國小學童齊聚花蓮縣秀林鄉佳民國小。

       工研院與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8月26日在花蓮舉辦「公益兒童科技體驗營」,近百位國小學童齊聚花蓮縣秀林鄉佳民國小,由工研院成員與在地青年志工陪伴與引導,以闖關體驗遊戲讓學童們體驗AI科技的神奇與實用。

       工研院副總暨永續長兼社會公益委員會主委何大安表示,工研院長期關懷弱勢、偏鄉學童的科普教育,將創新科技轉化為淺顯易懂的教材,以樂趣啟發孩童潛力,擴大他們的生活體驗,對未來產生正效益。「公益兒童科技體驗營」已連續舉辦14年,今年再次攜手慈濟基金會集結工研院院友與志工將工研院研發的AI應用在百工百業的成果,轉化為易理解、生活化的科普知識,透過互動式學習與遊戲的方式讓孩子認識AI科技,進而拓展視野,把所學運用到日常生活,成為孩童未來探索世界的動力。

工研院與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8月26日在花蓮舉辦「公益兒童科技體驗營」,近百位國小學童齊聚花蓮縣秀林鄉佳民國小。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慈發處主任呂芳川指出,慈濟在很多慈善救災跟工研院合作,例如淨水器、土石流後清除土石的機具、AI空拍團隊拍攝災害狀況…。呂芳川勉勵孩童在玩中體驗AI,獲得收穫,未來能連結到生活中。

       活動共有7個關卡,由工研院成員擔任關主,將艱澀的科技知識,變成孩子們玩得懂、用得上的「科技魔法」。在「AI棒球樂園」以AIoT棒球打擊服務系統,透過感測數據判斷揮棒力道與擊球角度,即時觀看個人打擊數據與球速分析。關主紀明宏指出,三個馬達模擬投手的三個手指頭,利用轉速控制發球。目前多數運用在高中、大學的棒球選手,將教練的策略事先設定在發球機,讓打者做準備訓練。

工研院與慈濟合辦「公益兒童科技體驗營」,學童體驗AI棒球。

       李同學表示,機器投得比人準,這是第一次體驗AI棒球,在打的時候就好奇看它會投什麼球,球也比較好打,相信自己會打到。周同學說自己玩很開心,因為球有打出去。AI機器與人投的速度不一樣,機器投得很準,對我的練習有很大的幫助。

工研院與慈濟合辦「公益兒童科技體驗營」,學童體驗AI棒球。

       在「神奇水泥研究所:低碳建築大冒險」關卡,工研院研究員徐建華表示,AI水泥與傳統水泥差異在無水泥、利用工業的副產物做調配,能大量減少人、物、料的耗能,比傳統水泥減碳9成以上,目前多用在消波塊、擋土牆等非結構性的建築。

工研院與慈濟合辦「公益兒童科技體驗營」,在「表情高手」關卡孩童玩得不亦樂乎。

       在「表情高手!AI來看你開心沒?」關卡,魏同學玩得不亦樂乎,他說:覺得很好玩,今天認識AI科技的發達,AI不只是運用在工業上,也可以多元化。工研院副研究員李孟軒表示,使用AI訓練表情與手勢,可以運用在居家電器控制、遊戲操作。

工研院與慈濟合辦「公益兒童科技體驗營」,在「神奇水泥研究所:低碳建築大冒險」體驗攪拌水泥。

       工研院樓修成博士指出,辦這個活動是為了公益福利,透過工研院科技的深入,讓孩子感受到AI的價值。活動主要是體驗,包含食衣住行育樂,希望透過教育的力量讓孩子身體力行,感受到AI帶來的便利性。樓修成出生在花蓮,他也感念在花蓮成長的過程,樓修成指出,花蓮有很好的自然環境、人文素養、得天獨厚的大山大海,我覺得在花蓮長大的孩子很幸福,更好的是慈濟給予花東孩子的資源,這是最大的力量。

工研院與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8月26日在花蓮舉辦「公益兒童科技體驗營」,近百位國小學童齊聚花蓮縣秀林鄉佳民國小。

(撰文:陳誼謙、攝影:慈濟基金會提供)

關鍵字: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