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志玄文教首辦吉祥月 蔬食傳愛共善祈福正能量

鳳山靜思堂志玄文教中心今年首度舉辦七月吉祥祈福會,邀約授課老師、學員及會眾共襄盛舉,體驗有別於民間七月普度的法會,大家以一顆戒慎虔誠的心,一同為社會祈求平安。

  志玄文教基金會鳳山志玄文教中心首次於慈濟鳳山靜思堂舉辦「農曆七月吉祥月祈福會」。活動由教育志工與學員共同承擔籌備與執行,展現出志玄團隊的凝聚力與活力。多數學員首次參與祈福會,透過志工演繹與老師的表演,將志玄課程特色融入祈福儀式,讓整場活動莊嚴中不失溫馨,教育中蘊含人文藝術。

  祈福會有別其他場次,在柔和樂聲中展開,由老師帶領動態瑜珈,透過雙人互動姿勢,象徵互助與信任,為祈福會注入第一份安定與平和。緊接著水晶缽演奏登場,陳幼玲老師以缽音引導會眾沉澱心念,音波迴盪空間,帶來深層療癒與靜謐。

祈福會有別其他場次,在柔和樂聲中展開,由老師帶領動態瑜珈,透過雙人互動姿勢,象徵互助與信任,為祈福會注入第一份安定與平和。

陳幼玲老師手持木棒輕輕摩擦缽緣,迴盪的嗡鳴聲在空間中流轉。這深沉而悠遠的音波,不僅觸動耳鼓,更似乎直入心靈深處。

  正式祈福儀式則由十八位會眾手捧心燈、果品與鮮花,依序獻供於佛前,祈願心燈明朗、善因善果、遍地吉祥。全場肅穆氣氛莊嚴。影片播放上人開示:「以齋戒護生,感恩對待人事物」,提醒大眾以虔誠之心敬天愛地,集福造福,共創平安世界。

  「佛法入生活、教育寓於藝。」祈福會中,志玄特別安排《無量義經》〈德行品〉與「壽量勇健操」結合的表演,由邱奕煥老師帶領學員隨梵唄聲舒展肢體,將佛法融入生活修習。邱老師分享,此演出源自高雄慈濟志工方上榮的提點,將第八段經文與太極拳簡化後融合梵唄,展現佛法與運動的和諧。

  影片《全臺愛心總動員》提醒世人災難無常,自然脆弱,唯有心中有愛,彼此守望,方能共度難關。消防義消賴玉麟老師與學員以戲劇方式演示CPR、AED、止血與哈姆立克法,生活化的教學讓會眾在歡喜中學習守護生命的技能。

消防義消賴玉麟(左一)老師與學員則以戲劇方式,生動演示CPR(心肺復甦術)、AED操作、止血與哈姆立克法。

  近中午時分,全場齊聲唱誦《祈禱》,虔心祈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並默禱一分鐘,虔誠用心靈「與佛對話」,會眾依序上前合十,向佛訴說心願與心曲。

  透過影片「名人蔬食」專訪中,超馬跑者羅維銘分享茹素六年不僅未影響體能,反而助他在國際賽事中破紀錄完賽。他以自身經驗鼓勵年輕人:「蔬食是健康的補給,也是愛護地球的方式」。

志玄文教學員王律晴(右四)在供齋時有深刻體會。她說:「當我端出素食時,內心升起歡喜與謙卑,這讓我感受到只要心中有善有愛,每一天都是吉祥」。

  祈福會「誠心齋戒」階段,當樂聲響起供齋儀式展開。桌上擺滿平安麵、糖餅與豐盛蔬食,會眾一邊享用佳餚,一邊欣賞二胡、陶笛、空靈鼓與中國笛的表演。陶笛老師余培全吹奏《雨夜花》,並分享多年來與慈濟的因緣,常至日照與長照中心義演,體會「見苦知福」的真諦。水晶缽演奏者陳幼玲老師則指出,七月吉祥月是感恩祖先、回望根源的重要時刻,音波共鳴有助人們在繁忙生活中沉澱心靈。

陶笛老師余培全(前)今日承擔獻供,他分享多年來與慈濟的因緣,常帶領學員至日照與長照中心義演,深刻體會上人所言「見苦知福」。

  承擔志玄課務的李善表示:「希望將志玄活潑輕鬆的課程,與佛教莊嚴結合,讓大眾在祈福會中認識慈濟,進而投入行善。」蔬食課學員李秋菊則希望能將課堂所學的素食料理帶回家,與家人共享健康。學員王律晴在供齋時深刻體會:「只要心中有善有愛,每一天都是吉祥」。此外,場內「咖啡晨醒」攤位也吸引眾人駐足,來賓在咖啡香中感受用心與溫暖,增添祈福會的人文氣息。

  「吉祥在日常,祈福在行動。」這場祈福法會融合教育、人文、藝術與公益,九位老師共同參與演出,從瑜珈、水晶缽、經文唱誦、音樂表演到急救教學,每一段節目皆寓教於樂,讓會眾在法喜中獲得身心靈的滋養。志玄文教基金會藉由此次祈福會,展現課程多元面向,傳遞「吉祥」不只是特定月份的祝福,而是可在日常中實踐的心境與行動。

鳳山靜思堂感恩堂內座無虛席。這是鳳山志玄文教中心在鳳山首次舉辦七月吉祥祈福會,多數學員都是第一次參與祈福會。

(撰文/林玲朱、張洪惠美、張寶却,攝影/陳延盛、巴素菁、高唯綸)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