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挑戰下的力量 一位物理治療師的選擇與堅持

張人牧投身身障失能日照服務,用物理治療專業角度,為障礙者找回生活日常

  每年9月8日是物理治療師節,伊甸除感謝他們的貢獻,也希望喚起民眾對於復能工作的重視。隨著長照人口急速攀升,最需復能介入的社福與長照機構,卻面臨專業人員聘用困難的困境。然而,即便養護機構、長照中心服務對象復能難度相對較高,物理治療師張人牧仍選擇加入伊甸民生身心障礙失能日照中心,用他的專業來支持教保照顧工作,提升服務品質,並支持服務對象找回生活日常。

  從事物理治療師工作超過10年的張人牧,三年前,因緣際會轉換跑道至伊甸服務,不同於以往在醫院,每天平均要協助20多位病人,工作節奏快,且以短時間恢復病患的功能為主要目標,在日照中心,他有更多時間觀察並陪伴服務對象,讓復能更貼近生活。張人牧說,看到服務對象堅持不放棄的精神,一步步達成復能目標,照顧者也因此減輕壓力,是這份工作最大的成就感來源。

在伊甸民生日照裡,物理治療師針對服務對象的個別狀況,執行復能訓練計畫

  用心、細心、耐心,是張人牧在服務時的關鍵心法。張人牧說,每個服務對象都需要經過完整的評估,透過個別化操作訓練、團體活動的設計,以及善用小巧思,才能循序漸進達成目標。例如:一位心智合併肢體障礙者,有開關窗戶的固著行為,因此張人牧便想到,可以將沙包放置於窗戶上,增加重量,讓服務對象在開關的同時,也能訓練手部肌肉。這些個別化,且貼近需求的策略,讓復能不再只是「訓練」,而是與生活融合的「支持」。

  除了透過復能訓練,服務對象在動作發展的不同階段,若適合運用如:站立架、助行器、步態訓練機等「輔具」來操作練習,更能讓動作進步,且事半功倍。除了投入在服務對象的復能工作,張人牧也能在家屬諮詢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時,提供建議。有次,一位家屬分享,因孩子體型較高大,已經弄壞家裡馬桶水箱好幾次。於是他便詢問是否有加裝馬桶水箱防護墊,並進一步提醒安裝位置。這些看似小小的改變,卻能大大減輕家庭壓力,並為服務對象帶來安全感。張人牧說,物理治療師必須觀察細節,並即時調整,才能真正給予服務對象有效的支持。

藉由瑜珈球,訓練學員手部肌肉以及端正坐姿

  近年來,他積極引進創新做法,例如:與伊甸恩望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合作,借用職業輔導評量工具,協助服務對象訓練手部功能。同時,未來也規劃將復能活動結合「任天堂健身環」的體感運動模式,讓訓練更加有趣。從醫院轉戰機構,張人牧心境有很大的轉變,現在對他來說,物理治療不僅是專業工作,更是一份陪伴生命的使命。

除了一對一的復能支持,中心也會安排團體課程,一起復能運動

撰文、攝影/伊甸基金會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