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氣候變遷所引發的極端天災日益頻繁,新北市政府結合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及多個社區團體,9月11日在汐止區舉辦「防災協作中心避難收容演練」,展現公私協力的防災韌性。此次演練為新北市推動「防災協作中心模式」的第五場示範點,延續雙和、三重、蘆洲及板橋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拓展至汐止地區。
本次演練模擬山腳斷層發生芮氏規模6.6強震,汐止區震度達五弱,造成房屋倒塌與多項災情。汐止區公所人力與空間不足,啟動防災協作中心機制,由慈濟汐止聯絡處提供場地與支援,靜思堂瞬間轉化為安心庇護所。演練由國立臺灣大學林永峻博士說明重點,並規劃27個模擬站點,涵蓋報到登記、收容分區、志工編組、宗教撫慰、家庭寢區等,全面展現災後收容流程。
演練期間,新北市消防局、社會局、汐止區公所、七星社福中心、湖光里防災社區、東勢里韌性社區、環河里社區、威頓皇家幼兒園、中華民國紳士協會汐止分會等單位共同參與,展現跨部門協作精神。更吸引來自美國、法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菲律賓等七國二十位政府官員代表前來觀摩,肯定臺灣社區防災的實務成果。
新北市政府副秘書長柯慶忠表示,災難來臨時,公部門力量有限,唯有結合民間資源,才能有效應對。新北市擁有405萬人口、29個行政區,市府肩負重要防災任務,透過此次演練,看見民間合作的力量,深感信心倍增。他特別感謝慈濟提供標準化場地與支援,長期在災難第一線與公部門並肩作戰。
慈濟基金會執行長辦公室王運敬主任則指出,近年災難規模超乎想像,唯有保持謙卑與慈悲心,才能攜手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他引用證嚴上人理念:「慈悲與智慧並行,才能迎向希望」,並感謝公部門給予慈濟指導與合作機會,讓慈濟能在苦難中為民眾帶來溫暖。
演練中導入「智慧收容系統APP」,即時掌握收容人數、人口特性、志工分布與性別比例,提升資訊透明與效率。志工與防災士報到區亦採用同系統,快速完成任務編組與服務分配。另設有宗教撫慰區,由基督教與佛教志工提供心靈支持,展現人文關懷。
在二樓家庭寢區,慈濟研發的「防災七寶」成為焦點,包括福慧桌椅、福慧床、福慧隔屏與生活包,提供災民隱私與舒適休憩空間。社會局蘇宏千讚嘆福慧隔屏設計巧妙,可快速搭建並隔絕外界干擾,讓災民安心休息。平溪區公所林怡均則表示,福慧系列一體成形、收納便利,不受地形限制,適合各種災情應變。田堇又與陳美燕也肯定其機動性與隱私保護功能,認為是災後安置的理想選擇。
汐止當區慈濟志工吳春榮表示,透過演練提升社區防災知識與應變能力,才能真正保障民眾生命與財產安全,這正是防災的核心目的。來自菲律賓DILG副署長FCSUPT Wilberto Rico Neil A. Kwan Tiu指出,雖然天災無法避免,但透過事前準備與人員訓練,可大幅減少災害損失。他表示將把此次演練經驗帶回國內,推動公私協力的防災模式。
東京都消防廳企劃調整部部長上原源隆也分享觀摩心得,認為防災演練不應僅限於公部門形式,更需結合社區與民間力量,強化住民參與與防災意識。他表示,今日所見的演練模式值得東京借鏡,將有助於提升都市防災韌性。
演練尾聲,由公部門與志工代表簽署合作備忘錄,象徵防災協作邁入新階段。新北市府強調「預防重於救災」,透過平日訓練與民間協力,打造更具韌性的社區體質,迎接未來可能的挑戰。此次汐止演練不僅是一次防災實作,更是臺灣社區防災模式的國際展示,展現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的力量,為災後復原與減災注入希望與溫度。
撰文/曾秀旭;攝影/黃銘村、鄧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