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意漸濃的九月十三日早上,臺中慈濟志工於北屯區的豐田公園舉辦一場「七月吉祥祈福會暨齋戒饗宴」活動。過去,慈濟志工在鄰近的一點利黃昏市場舉辦祈福會,雖然市場來來去去的會眾很多,不過地方較小,所以今年選擇在豐田公園。豐田公園位於北屯區平田里區域,是里民們平日休閒、運動、集會的好去處,地方寬敞,可以容納一百多位會眾。
慈濟志工們平時與里鄰長配合,深入社區關懷、在市場勸素等共善活動,結下的好因緣而成就這場祈福會。平田里潘玉洪里長和彰國里長都是透過里民群組的臉書,邀里民來參加,所以祈福會吸引近一百位會眾及里民齊聚公園,以虔誠的心祝禱、供齋。
在《菩薩雲來集》梵唄聲中,揭開祈福會序幕。地方仕紳、里長、里民虔誠供齋,依循莊嚴儀軌獻上燈、果、花等供品,鼓勵里民以正信、正念、正知見,敬天地、愛物命,茹素護生,讓社會富有祥和氣氛、天下平安。
平田里潘玉洪里長提到,過去民眾的習俗,都採用普度、殺生祭拜來表達對天地鬼神的敬畏,對大自然是一種破壞。里長表示說:「現在全球氣候變遷,我們可以從自己身上,生活習慣的改變,像今年,我在重陽節邀請長輩使用蔬食餐點,儘管有些人反對,還是很勇敢去嚐試。」洪里長很用心守護長輩健康與社區慧命,從他的用心,可以看得到。
慈濟舉辦祈福會,宣導七月是吉祥月的理念,同時向眾人傳遞正信佛教的觀念,不要為了祭祀而殺生;鼓勵人人齋戒茹素,守護生命,與眾生結善緣,同時淨化身心,保護地。
為強化里民身心健康與實踐生活保健,在祈福活動中也安排了臺中慈濟醫院蕭士育中醫師帶來「中醫養氣與穴道保健」講座。蕭醫師說:「今天不養生,明日就會養醫生。」他教導大家認識穴道、健康減重、控制糖份及蔬食對健康好處等等,與里民互動熱烈,讓大家收穫滿滿。
禮佛動線區,慈濟志工為會眾備有「平安香積飯」,意喻把平安的祝福帶回家。並備有茶水區,讓人人隨時補充水分。隨後,慈濟志工還帶領大家手作「五色繩吉祥飾物」,提醒大眾隨身佩戴、時時自勉向善。
今年在現場還有位高齡一百零三歲的劉秀梅阿嬤,原先住在沙鹿,平時種一些菜自給自足,兩三年前搬來平田里與兒子同住。劉秀梅阿嬤從四十五歲就開始吃素,如此高齡依然身體健康,無慢性疾病。她分享:「信佛之後守三歸五戒、菩薩戒、八關齋戒,日日精進念佛。」
平日阿嬤都會推著助行器到公園散步、拉拉筋,飲食也非常簡單。她分享健康長壽之道說:「守戒的人不多管閒事、不講閒話。」當減少對外在人事物的過度關注和評論,就能把更多心力放在自己身上,如此不僅能減少煩惱和情緒波動,也能避免因人際糾紛而產生的壓力。真正的長壽之道,就是身心和諧、自得其樂。
壓軸的「齋戒饗宴」色香味俱全,二百多份素齋,有主食、菜餚、糕點、水果、涼飲等,是香積志工用心烹煮的心意。從會眾的愉悅表情、一種被用心款待的尊重,傳遞出一分對地球、對生命的尊重與祝福,也讓里民感受到茹素的美好與健康。每年慈濟志工舉辦祈福會,就是要引導大眾破除農曆七月「鬼月」迷思,建立慈悲正信觀念,為社會注入更多善與和諧的力量。
撰文/楊秋萍;攝影/林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