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環保教育車淨零未來館 進駐新北市板橋區中山國小

小朋友在參訪過程中,專心聆聽慈濟導覽志工講解。

  慈濟基金會打造的「行動環保教育車-淨零未來館」,9月30日正式進駐新北市板橋區中山國小,展開為期四天的環境教育活動。這是板橋區唯一一場展出,透過七大互動關卡,讓師生親身體驗「淨零排碳」的理念與實踐方式,為永續地球播下希望的種子。

  「淨零未來館」由慈濟基金會於2020年以兩個40呎貨櫃改裝而成,宛如一座可移動的環境教育展覽館,承載著對地球的使命與對下一代的責任。此次展出納入慈濟第四屆「環保防災用是養成專案(進階版)」中的創新學習項目,透過闖關遊戲形式,讓環保教育更貼近校園生活。

慈濟基金會打造的「行動環保教育車-淨零未來館」,9月30日正式進駐新北市板橋區中山國小,展開為期四天的環境教育活動。

  展覽內容涵蓋七大主題關卡,包括「氣候緊急」、「暖化危機」、「邁向淨零」、「淨零轉型」、「淨零小學堂」、「自然與人工碳匯」及「淨零賓果」,並於9月27日完成吊掛定位與導覽志工教育訓練。課程中深入探討《淨零行動:人類與地球永續的解方》,涵蓋臺灣2050淨零轉型的四大策略與兩大基礎,從能源、產業、生活到社會轉型,全面推動碳定價、綠色金融與法制建構。共有60位志工參與導覽培訓,為展覽注入專業與熱情。

慈濟志工鄭鎂祝分享,用自己的方式告訴小朋友,淨零就是乾乾淨淨零污染。

  中山國小校長陳學添表示,感謝慈濟將這座環保教育車帶進校園,讓師生有機會深入理解淨零排碳的議題。他特別關注「三生一體」的概念,期望透過生活實踐影響企業生產模式,進而促進生態平衡。他也提到,學校在營養午餐中推動使用在地食材、減少浪費,正是生活中可落實的淨零行動。

中山國小校長陳學添(左)表示,感謝慈濟將這座環保教育車帶進校園,讓師生有機會深入理解淨零排碳的議題。

  學務主任羅任鎗指出,行動教育車提供了課本以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透過實地操作與志工講解,更容易理解環保概念,並在心中種下愛護地球的種子。

學務主任羅任鎗(右一)指出,行動教育車提供了課本以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透過實地操作與志工講解,更容易理解環保概念,並在心中種下愛護地球的種子。

  生教組長劉庭芳老師則分享,一年級學生雖對「碳匯」等專業名詞陌生,但透過種樹、節約食物等具體行動,能夠建立環保習慣。她認為,環保不只是知識,更是為下一代儲存美好環境的行動。

  慈濟志工鄭鎂祝也強調,環保教育應從小扎根。她以「乾乾淨淨、零污染」的方式向低年級學生解釋「淨零」概念,並鼓勵孩子們從種盆栽開始,實踐綠生活。
此次展覽不僅是一次環保教育的實踐,更是慈濟與中山國小攜手推動永續發展的具體行動。透過「行動」發揮影響力,讓環保不再只是口號,而是每個人日常生活中的選擇與責任。

  慈濟強調,「清淨在源頭」的環保理念:Refuse不用、Reduce少用、Reuse重複用、Repair修理再利用、Recycle清淨回收,回收好,不用更好。唯有從源頭做起,才能真正守護地球,為未來創造永續的可能。

透過七大互動關卡,讓師生親身體驗「淨零排碳」的理念與實踐方式,為永續地球播下希望的種子。

撰文/黃金英;攝影/鄭榮華、江寶清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