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新芽獎學金頒獎 播下善種子培育社會良才

表揚來自中山、大同、信義、大安、松山、南港、內湖等地共202位勇於面對困境、積極向學的優秀學子。

  慈濟基金會10月25日下午在臺北市東區聯絡處舉辦「2025年北區新芽獎學金頒獎典禮」,表揚來自中山、大同、信義、大安、松山、南港、內湖等地共202位勇於面對困境、積極向學的優秀學子。現場師長、家長與志工齊聚一堂,見證孩子們的榮耀時刻,勵志且溫馨感人。

現場師長、家長與志工齊聚一堂,見證孩子們的榮耀時刻,勵志且溫馨感人。

  「播下善的種子、培育社會良才。」慈濟新芽獎學金自2007年推動以來,由花蓮區社工人員結合訪視志工與教師聯誼會老師共同發起,初期針對慈濟照顧戶與居家關懷戶的學子進行獎助鼓勵,後逐步拓展至全臺及離島地區。2025年全臺共規劃33場實體頒獎典禮,合計約有9400位學子獲獎。

慈濟基金會10月25日下午在臺北市東區聯絡處舉辦「2025年北區新芽獎學金頒獎典禮」。

  「多元獎項、肯定品德與學習表現。」典禮展現慈濟人文精神與教育關懷,獎項依學齡分為國小、國中、高中及大專組,涵蓋學習領域獎、進步獎、孝悌獎、全勤獎與特殊表現獎,肯定學子在品德、學業、態度等多方面的努力與成長。

  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劉效成致詞表示,新芽獎學金不僅是一份獎助,更是一份希望的傳遞。「我們看見許多孩子在逆境中仍堅持向學,展現出令人動容的生命力」。慈濟期盼透過這項活動,灑播善的種子,激勵更多學子勇敢逐夢,未來也能自立助人,成為社會的光與力量。

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劉效成致詞表示,新芽獎學金不僅是一份獎助,更是一份希望的傳遞。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副局長鄭文惠以「學姐」身分致詞,分享自身成長歷程,並肯定慈濟志工於災後與日常生活中長期陪伴學子的付出,並鼓勵青年善用社會資源,培養自助助人的能力。

  鄭副局長回顧求學時期家庭遭逢變故,曾獲社會溫暖援手,深感「心有愛者即是超人」的真諦。她引用慈濟週刊光復風災報導中的話:「超人不需要披風,但超人一定有心有愛」,強調真正的超人是長期陪伴與無私付出的人。她也讚揚慈濟志工在災難現場與平時持續關懷學子,展現深厚的社會韌性。

  鄭副局長進一步介紹社會局在各行政區設立的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提供免費課程、活動據點與兒少服務資源,並有專業社工與志工提供諮詢與陪伴。她呼籲民眾主動尋求協助,建立支持網絡,並以「一起加油、感恩、謝謝」期許新芽學子在愛與支持中茁壯成長,未來也能成為傳遞善與希望的「超人」。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副局長鄭文惠以「學姐」身分致詞,分享自身成長歷程,並肯定慈濟志工於災後與日常生活中長期陪伴學子的付出,並鼓勵青年善用社會資源,培養自助助人的能力。

  「翻轉命運、灑播希望!」慈濟基金會指出,志工長期深入社區關懷中發現,許多孩子雖身處逆境,卻展現堅韌不拔的精神與亮眼表現,值得社會給予掌聲與支持。新芽獎學金的設立,正是為了鼓勵學子建立自信與成就感,進而提升學習動機,也讓家長更加重視子女教育,形成良性循環。

  活動中,慈濟志工也倡導證嚴上人「教之以理、育之以德」的理念,引導學子尊師重道、孝順父母,並落實於日常生活。慈濟亦與各級學校合作,建立點線面的關懷網絡,促進全人、全家、全面的支持與陪伴。

活動透過闖關遊戲,向學子們傳遞環保永續的觀念。

  新芽獎學金的命名,寓意每位受照顧的孩子都如同一顆種子,期盼在關愛與鼓勵中茁壯成長,未來成為能回饋社會、傳遞大愛的棟樑之材。慈濟基金會期盼透過這項活動,持續灑播善的種子,培育社會良才,讓愛與希望在孩子心中深根發芽。

 (撰文、攝影/顏福江)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