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鼓勵弱勢家庭的子女重視品德、認真學習,2025年慈濟基金會新芽獎學金,從10月18日起於全臺各縣市陸續舉辦頒獎典禮,預計將舉辦33場次實體頒獎典禮、約有9千4百名學子獲獎。新竹慈濟新芽獎學金26日(日)於新竹靜思堂舉行,計223位學子獲獎。
新竹縣政府參議李國祿表示,能夠參與此次新芽獎學金頒獎典禮,心中充滿歡喜與感恩。他由衷讚歎每一位新芽得獎學生、家長及師長的努力與付出,這份用心令人感到光榮與溫暖。

他也分享一段自己職涯中的小故事。曾有一次,在維修機車時遇到一位年輕師傅,頭髮染色、手臂有刺青。交談之中,對方得知他曾任職於教育處,便請他幫忙尋找一位國中時期的老師。當他好奇詢問原因時,年輕師傅說:「因為那位老師對我說過的一句話,我一直記到現在。」這讓李參議深深感受到,每一位孩子都會珍藏長輩或師長的一句良言,這份關懷會成為他們人生道路上的光。
劉靖延老師以「主持人」的身份回到新芽獎學金頒獎典禮現場,用另一種方式回饋這份恩情,他微笑地說:「能夠回來服務是感恩。」

靖延老師帶著淡淡微笑,回憶起那段與慈濟相伴成長的歲月。一路走來,「從國小一路到大學,都曾領過新芽獎學金。」,他的成績並非總是名列前茅,但在生活態度與人品表現上,總能獲得師長的肯定。談起慈濟志工長年的陪伴,他心中滿是敬佩與感激:「我自己是基督徒,但我覺得彭瑞芬師姑,他們的關懷已經超越了宗教,甚至跨越血緣,這是一種真誠無私的愛,因為有他們,我也學會了如何去愛別人。」
2017年經由國小老師提報慈濟開案的小方,在慈濟志工的陪伴下成長,直至2023年新芽頒獎後,因家境改善而結案,後因搬家的因緣成為另一位慈濟志工詹春媚的關懷個案,「小方,你要不要參加揚善培育課程?」在春媚的鼓勵和引領下,她走入生命的另一個旅程。

「去(2024)年我主持完新芽頒獎後,小方跑來找我,他大概暫時不想回家,我就問他要不要下午和慈少班一起去檢修輔具?」慈濟志工邱奕君的隨口一問,為小方拉開了另一條不同的學習之路—慈少班。
「這裡的課程豐富有趣,有一堂課是騎腳踏車,還有世豪哥哥的大環表演與演講,都讓我留下深刻印象。」小方緩緩道來這個因緣。他表示在參與了輔具的清潔與維修,實際動手做的過程,讓他更加理解「做中學、學中覺」的意義。
10月5日新竹慈濟志工前往花蓮縣光復鄉樺加沙颱風災後清掃團隊中,也看到了小方的身影,原本身體有點微恙的她,在稍事休息以及長期陪伴她的慈濟志工邱奕君鼓勵下,也跟著大家完成當日鏟子超人任務。

小方表示,在慈濟裡遇到了很多溫暖的人,師姑、師伯們不只教我做事的道理,更用心陪伴我成長。更重要的是小方覺得在慈濟的大家庭裡,讓他學會了接納自己,也學會了不放棄。
慈濟基金會表示,慈濟「新芽獎學金」取名為「新芽」,是為了鼓勵這群弱勢家庭的在學子女,讓這些莘莘學子如初生的新芽般,長成茁壯大樹,迎向美好的未來;自2007年開始,每年特地舉辦「新芽獎學金」頒獎活動,不僅衡量智育成績,更重視品德的表現,設有「進步獎」、「學習領域獎」、「孝悌獎」、「特殊表現獎」、「全勤獎」五項獎學金,期待藉由得獎鼓勵,見證孩子們奮發向上的努力,啟發更多處於逆境的學子,並帶動家長重視教育,進而培育出能為社會奉獻大愛與關懷的良才。
(撰文: 錢秋紅、李潔瑩、邱俊良、胡媛甄/拍攝:楊德芳、邱奕君、林柔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