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蓮光復鄉經歷了罕見的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潰壩災害,災情慘重,重建之路漫長。為協助受災民眾早日走出傷痛、恢復正常生活,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產學發展辦公室副院長謝明慧教授、SEED 董建華執行長以及台大「E勢泮」校友會,共同發起了一場及時且充滿溫暖的愛心捐贈行動。

30日中午,於台大管理學院,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副執行長張宗義、副執行長熊士民、副執行長劉效成、執行長辦公室主任王運敬一行前來向台大「E勢泮」校友會致意並帶來證嚴法師感恩信,由臺灣大學管理學院產學發展辦公室副院長謝明慧教授、SEED執行長董建華、E勢泮校友會會長蘇哲生(今年亦當選台大傑出校友)、華董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創會會長翁素蕙、E勢泮校友會第五屆校友會副執行長江年生等代表接受,大家對於小鏟子、小雨鞋吊飾更是愛不釋手。

此次行動凝聚了學術界與企業界的力量,透過與慈濟基金會的密切合作,已募集超過新臺幣三百萬元的善款,並以慰問金形式致贈災民,盼能為光復鄉的重建提供最實質的支持與希望。這項善舉不僅實踐了「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也再次彰顯了台大管院E勢泮校友會對土地與社會的深切關懷。

這場突如其來的洪災,源於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的溢流潰壩,滾滾洪流夾帶大量泥沙衝破堤防,灌入光復市區,造成道路中斷、橋梁沖毀,災情慘重的佛祖街一帶,甚至被高達兩米的黑泥所掩蓋。截至災後滿月統計,這場洪災已釀成十九人死亡、五人失聯,以及一百五十七人受傷的重大悲劇。
這一次水災救援激發起全台愛心湧現,據統計,風災過後一個月,全台湧入光復鄉的「鏟子超人」以及疏運超過五十萬人次!

此次捐贈行動的發起人之一,台大管理學院產學發展辦公室副院長謝明慧教授,被親切稱為「蟹老闆」,她始終致力於培養具備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領導者,在五年前創辦了台灣第一個「後E課程」—E勢泮,E勢泮不僅提升學員對國際局勢、科技趨勢的全局視野,也透過哲學、歷史、藝術及身心靈課程,幫助管理者在面對 VUCA 時代的變局時,能夠沉澱心靈,保持穩定與冷靜。此次為花蓮災區募款,正是 E勢泮校友們實踐其「奉獻社會」核心價值的具體展現。
此外,謝教授的母親也是慈濟委員,所以她對慈濟不陌生,在光復的災情發生後,她也思考E勢泮校友會可以做什麼,比起其他團體來說,校友會的團隊也沒有這麼大,但此次號召發出之後收穫許多的回響真的滿開心的。

此次台大E勢泮校友會與慈濟基金會合作,看重的是慈濟在災害救助上持續且長期的關懷模式。慈濟於颱風過境後即進駐光復、瑞穗、鳳林等區域,展開援助行動,包含動員超過2萬6千位志工協助災戶清掃、提供超過4萬份熱食、發送超過1億3千萬急難慰問金給2670受災戶(每戶五萬元)、醫療義診超過4千人次等。此次與台大管院E勢泮校友會的合作,讓善款與物資可在最短時間內送給受災家庭。未來慈濟的援助會持續進行中長期關懷,透過志工的陪伴,提供最切實的協助,直到受災家庭能夠安住身心、走出傷痛。
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特別對於台大管院E勢泮校友會的慷慨解囊與愛心表示誠摯的感恩!這筆即時的善款,為光復鄉的復原工作注入了一股安心的暖流。他自己前面12天都在光復,也親眼見證許多台灣人的愛心,前期由慈濟先行帶動,但到了後面他看到許多自發進來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的愛心及活力超乎他的想像,也在思考如何將這樣的動力跟善心保溫並持續發揚光大,台灣以愛以善為寶,顏執行長此次也帶來證嚴法師的感恩,法師也希望不是只有捐善款,更重要的是帶動更多人加入善的行列。
(撰文:慈濟基金會、李佩璇;拍攝:李佩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