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慈濟頒新芽獎學金 學子當鏟子超人回饋社會

  彰化慈濟11月1日在彰化靜思堂舉辦2025年度慈濟新芽獎學金頒獎典禮。分為國小組、國中組、高中組、大專組四個不同階段頒獎,彰化縣本次共有799位學子獲獎,其中國小組259人、國中組168人、高中組193人、大專組179人,分別榮獲「孝悌獎」、「全勤獎」、「特殊表現獎」、「進步獎」及「學習領域獎」等獎項,全面肯定學生在自律、良善與突破上的努力與成果。

  彰化縣教育處尤雅慧專員、建國科技大學毛祚飛學務長、國立和美實驗學校許弘憲校長、國立彰化特殊教育學校謝秋樂校長、慈濟大學資深副校長戴昌賢......陪伴家長與志工,一同見證獲獎學子的努力及向上精神。

  彰化縣教育處尤雅慧專員感謝慈濟長久以來對教育的用心與付出,期待各位同學要懷抱感恩的心,讓愛繼續傳遞下去。

  戴昌賢副校長首先恭喜得獎學生,勉勵將獎學金投資在自己,讓這份金額能變成無限的力量來充實自己,並勉勵大家要多讀書,回饋給社會創造真正成功人生。

  彰化合心關懷洪美香說明新芽的意涵與證嚴上人的期許,並且勉勵學子要認真上學,將來做一個手心向下、能幫助別人的人。

  上臺分享的獲獎學子中,有的是單親家庭;有的是隔代教養;有的是生活困難,慈濟的長期關懷與陪伴,再加上學子的自身努力,成為閃亮的星光。

  就讀大三的余同學,主動的利用中秋節連假三天與高中同學,帶著鏟子穿著雨鞋,到花蓮縣光復鄉協助災戶清淤。「連續二天的挖土,挖到快要中暑了。」余同學說。光復鄉街道雖然到處都是泥濘,可是當地居民依然樂觀面對。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自我放棄,只是默默的陪伴志工清汙除泥,讓余同學印象深刻。

  鏟子超人余同學說:「從受災鄉親身上可以學到,遇到困難時不用太灰心,慢慢來事情總是會過去,一切終究會變好。」

  吳同學的父親2019年罹癌往生,母親無法接受事實,導致身心發生狀況無法就業,慈濟的即時協助、關懷,陪伴度過最艱難的過程。貼心懂事的吳同學承擔起照顧弟妹的角色,同時在自己喜歡的AI領域中發揮專長。擔任教授助理進行研究,完成期刊報告並成功投稿國際期刊。更激發起吳同學爾後的學術生涯規劃。

  最令人欣慰是走出低潮的吳媽媽,去年就讀高中夜校與空中大學成績優異,今天也與孩子們一同上臺領獎。

  邱同學從小父母離異,即使經濟條件不好,他也從不氣餒,兼職四份工作,兩天沒睡覺,努力不懈拚經濟。擁有一副好歌喉的邱同學,多次在慈濟活動上大方獻唱,用自己的方式來回饋社會。

  會場上還有從埤頭而來的李阿公與阿媽,帶著五位孫子前來領獎。平時都是二位老人家在照顧他們,阿媽笑著稱讚,孩子平常都很乖巧,會幫忙丟垃圾、晾衣服、洗碗,照顧弟弟妹妹。就讀國中一年級的哥哥,沒有補習,成績名列前茅,也會幫媽媽的忙,切菜洗菜,以後想當廚師。

  個子嬌小可愛的謝同學坐在輪椅上,從出生就被診斷出「成骨不全症」的她,依然好學不倦。雖然雙腳盡是開刀後骨釘的痕跡,但樂觀的她仍然笑著說:「我長大要唱歌和跳舞。」

  新芽獎學金的頒發是為了鼓勵弱勢家庭子女,縱然現階段處於社會的弱勢族群,亦可秉持正向、樂觀的態度創造奇蹟,今日受獎學子必能感受到眾人滿滿的祝福,不久將來定能逆風展翅,翱翔天際。

(撰文/紀淑貞、王美秀,攝影/梁綿彬、尤彰福、吳碧鳳、楊慈德)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