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工集結「超人聚」 災後行動力全面升級

        「災後重建不僅仰賴專業團隊,更需要具備行動力、判斷力與同理心的青年投入「只要有一份行動力,你也可以是超人!」。為培育具備實戰能力的防災志工,慈濟基金會11月2下午在新店靜思堂舉辦「超人聚─防災集結」活動,邀請15至40歲青年志工參與,透過五大主題講座、現場實作解密、互動遊戲與蔬食市集,全面強化災後應變與支援能力。線上及現場參與人數逾200,期望凝聚更多青年力量,將「想為災區做更多」的心情化為真實行動。

       當大家完成現場報到後,各小隊將先進行7關的實境解謎闖關遊戲,解謎過程中除了需要發揮觀察力還要動手實作找出當關的關鍵字,只要輸入關鍵字就獲得該關的寶物,例如鏟子、行動餐車等,解謎遊戲融合防災、救災觀念,讓參與的青年志工們在遊戲中收穫滿滿的知識。 

       在開場活動後,接著是防災分組專題講座,除了現場五組講座、互動外,也有線上組的講師,專門服務線上參與的青年志工,分別為判斷超能強調災情研判與行動策略擬定,培養志工在面對災區時的即時判斷力與決策能力;「行動超能」聚焦現場實作與物資整備,讓志工熟悉清掃流程、物資分類與後勤補給的操作細節;「守護超能」導入救災安全與醫療守護觀念,提升志工自我保護意識,並具備初步醫療支援能力;「陪伴超能」關注心理照護與情感支持,協助志工在災區提供穩定情緒的陪伴與傾聽;「協力超能」強化團隊協作與重建整合能力,促進志工間的溝通與資源整合,提升整體行動效率。

        此次也邀請了蘇進雄、蘇睿承父子檔,詹愽智及魏詩哲廖宏洋等青年志工一起來分享,本身在經營滷味攤的蘇睿承表示,他自己先看到了光復當地的朋友傳出來的影片,情況非常嚴重,他就跟爸爸商量他們可以做什麼?父子倆當下決定隔天一早就出發前往光復,9月25日蘇家父子二人就抵達光復,期間也拍攝影片分享出去,其中兩支影片,一支是蘇爸爸玩泥巴、一支是睿承開箱前往光復的裝備教學,沒想到發出後的半小時就在thread上獲得超大迴響,也帶動更多志工前往光復投入鏟子超人行列,本身也是觀音山背水隊成員的進雄爸爸感性的分享他說光復玩泥巴,但其實剷除的是心理的負能量。

        本身也有在社群發布影音的詹愽智(jumbo)表示,他一開始是被蘇爸爸的那支泥巴影片打動,又想到當年環島時曾到過當地感受到鄉親的熱情,所以當下決定前進光復,在光復他又認識新朋友魏詩哲,加上本來就認識的老友廖宏洋及其他一起號召來的青年志工,大家一起在光復當鏟子超人,愽智也有提到,他們會特別關注比較偏遠的角落,或是山貓無法進入的家戶進行協助清掃、整理,愽智分享,到光復挖土是他這一輩子最難忘的事情。

        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劉效成表示,只要每次颱風發佈海警,慈濟在花蓮就開始成立防災中心,其實這次在光復的志工服務,其實慈濟有很大的壓力,當我們號召志工時,對志工是有責任的,慈濟要確保志工的安全;但是也因為這次光復救災,我們看到年輕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因應此次清掃慈濟也製作了圖資系統,依照實際情形進行資料調整,讓後續清掃整理更加順手

        另外新店靜思堂外場同步舉辦的《靜靜走市集》PART 2「致敬超人・用愛光復」活動,以「靜靜的走,慢慢的選」為主題,邀請民眾在沉靜氛圍中感受生活的美好,透過手作展售、故事分享與音樂表演,呈現一場融合感恩、療癒與社區連結的生活市集,除了向那些在災後默默付出、重建家園的超人們致敬,也鼓勵大家在愛裡前行,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超人。

        慈濟基金會強調,災後重建是一場長期且多面向的挑戰,青年志工的投入不僅能補足人力,更能注入創新與活力「超人聚」不只是一次訓練,更是一場集結,透過知識傳授、實作演練與情感交流,建立一支具備判斷力、行動力與同理心的青年防災志工隊伍讓每一位有心者都能成為災區復原的超人力量,為台灣的災後應變注入新能量。

(撰文:慈濟基金會、李佩璇;拍攝;李佩璇、人文志業中心提供)

關鍵字: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