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里靜思堂舉行新芽獎學金頒發245位學子受獎

  「我學會了主動面對困難、勇於嘗試與不斷精進的重要。」蘇同學道出她從舞臺到幕後,每一次的挑戰都是一種感動。她相信只要願意努力與堅持,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舞臺。

  慈濟基金會第十八屆「新芽獎學金」頒獎活動,在全球各地陸續展開。11月1日大里靜思堂,有來自大里、太平、霧峰接受慈濟長期關懷扶助的在校學生,國小組123人、國中組59人、大專組63人受獎。

  這些孩子們,像一株株努力向陽的嫩芽,在逆風中仍昂首生長。典禮上,有臺中市議員、區長、各校校長、主任共二十九位蒞臨致意。青年高中董事長蔡侑展表示:「這份獎學金幫助到很多學生,讓孩子們看到未來有更多的動力。慈濟在精神與實質上的鼓勵,讓學生知道社會有很多人在關懷他們。」

  人品典範蘇同學獲得「學習領域獎」,她從小熱愛舞蹈,尤其喜歡韓國流行舞。因為家庭經濟因素無法接受正式訓練,便自學舞蹈,透過觀看MV練習與模仿累積經驗。就讀表演藝術科後,發現課程內容比想像中更廣泛。初期因為專業基礎不足,常長覺得跟不上同學的步調。為了進步,她主動利用課餘時間練習,甚至清晨起床對鏡練舞,不斷強化自己的動作與穩定度。並在校內主動爭取舞臺表演機會。

  在表演過程中完全投入,成功演出後,體驗到舞臺帶來的成就與自信,確立了未來想持續在表演領域發展的決心,更相信只要願意努力與堅持,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舞臺。蘇同學向同來領獎的同學分享,「嘗試是成長的起點,當面對未知與不安時,應該勇敢踏出第一步,唯有行動,才能發現自己的潛能。」她鼓勵每個不管處在任何環境的人,要去嘗試沒做過的事,不可因自己的不足及壓力,而局限自己的腳步。「勇敢走出去,門外是一片藍天,風景無限。」

  大里區區長鄭正忠先生頒獎給蘇同學後,致詞時表示:「我原以為慈濟的獎項只重視學業成績,但實際了解後發現獎項類別多元。這顯示慈濟重視『全人教育』,鼓勵學生在學業、品德與才藝上全面發展。」

  自2007年至2014年間,慈濟共頒發超過十一萬多位學生的獎勵,這顯示慈濟長期推動教育善行、關懷青年學子的成果卓越。鄭區長認為這分獎學金的榮耀是對努力與成長的肯定。他勉勵同學要保持「孩子的心」──純真、善良、勇於學習,時時懷抱感恩的心,未來有能力時回饋社會,幫助他人。

  慈濟新芽獎學金的頒發,為了鼓勵弱勢家庭子女,持續秉持正向、樂觀、努力不懈的態度,積極創造自己的未來。而孩子的受獎不只為了榮耀,而是那一分不懈的努力與對己對他人深刻的感恩。

  目前就讀大學長期照護學系二年級的張同學,以優異的學習表現獲得「學習領域獎」。雖然家庭經濟困難,且家人皆有疾病,爸爸需要照顧年逾九十五歲長期臥床的奶奶,以及已經半失智的媽媽。她說,「獎學金不僅減輕了家庭的部分經濟壓力,更成為激勵我努力向上的重要力量,在求學的路上,讓我更有勇氣與方向。」他希望未來能把握將學習到的專業,用於照顧病患,回饋社會,也讓家庭經濟狀況漸漸改善。

撰文/吳陳梅燕、羅數雲;攝影/楊榮書、吳陳梅燕、陳淑玲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