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S 2025年度聯合頒獎 慈濟獲「ESG Awards:永續社會獎」

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代表領獎,與張宗義副執行長一同見證慈濟獲獎殊榮。慈濟將秉持獲獎精神,深化ESG行動,串聯更多夥伴,共同打造永續社會。

  「SGS」11月5日於台北君悅酒店舉辦年度頒獎典禮暨產業交流論壇,聚焦表彰在品質管理、永續發展與數位轉型領域表現卓越的企業與組織。典禮共設「ISO Plus Awards」、「ESG Awards」、「IT Awards」及「年度創新獎」四大獎項,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榮獲「ESG Awards:永續社會獎」,由顏博文執行長代表領獎,展現慈濟在社會共融、弱勢關懷與永續治理上的深厚實力與持續行動力。

  「社會服務與環境永續並進。」慈濟自1966年成立以來,秉持「慈悲喜捨」精神,推動「全人、全家、全程、全方位、全社區」的公益理念。2024年於全臺設立逾300個社區志工據點,舉辦超過3,000場活動,總參與人次逾120萬,涵蓋義診、環保、助學等,並深入偏鄉與災區,落實資源普及。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榮獲「ESG Awards:永續社會獎」,由執行長顏博文代表領獎。

  2024年在社會救助構面,消除貧窮與飢餓、高齡關懷與青少培力、合作夥伴與永續發展等面向,共幫助了逾八百萬人次;獎助學金構面,青兒少扶助與培育及消除貧窮與飢餓等面向,共幫助31871人次;在福利社區構面,消除貧窮與飢餓及環境教育與生態保育等面向,共幫助了逾七百萬人次。

  「職場共融與人才永續。」慈濟重視性別平等與多元包容,2024年女性員工佔比達68%,主管女性佔比61.92%,並落實同工同酬。育嬰留停申請率達38%,復職率89%,留任率100%。設有托嬰中心、幼兒園、小學與哺乳室,推動彈性工時與友善設施,打造安心職場。

  同時積極聘用原住民、新住民與身心障礙者,推動無障礙職務設計與反歧視訓練。樂齡友善方面,擴大中高齡聘用與留任,推動延退與職務再設計,設有退休顧問機制,促進經驗傳承。

典禮共設「ISO Plus Awards」、「ESG Awards」、「IT Awards」及「年度創新獎」四大獎項。

  2024年舉辦逾500場培訓,參訓人次達12,000,鼓勵員工考取專業證照,目前有效證照達1,206張。健康職場推動小組整合醫療、運動與心理資源,推動瑜伽、蔬食等活動,累積7,425餐蔬食,減少一次性餐具7,282餐,展現環保與健康兼顧的文化。

  「永續治理與環境承諾。」慈濟設立「永續發展組」,依循國際標準揭露永續優先順序,2024年出版第5本永續報告書並獲TCSA白金獎。目前擁有6位永續管理師、34位志工評審員,展現非營利組織在永續人才培育上的成果。

SGS 期望透過獎項榮耀與交流契機,激勵更多企業投入 AI × ESG 雙軸轉型,共同攜手打造產業新格局,讓臺灣的實力持續被世界看見。

  環境方面,慈濟承諾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已完成23座會所溫室氣體盤查,建置9大會所能源管理系統。自建太陽能案場47座,綠電供應率達88%,並取得TANZE綠級標章。導入TCFD與ISO14064-1:2018標準進行查驗,展現科學化管理。

  「全球慈善行動與社會影響力。」2024年慈濟於55國推動五大行動方案,涵蓋飢餓解除、氣候應對、高齡與少子化關懷、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全年志工動員人次達1,685萬,創造逾135億元社會經濟貢獻,展現全球行動力。

SGS以「定義規則,驗證未來:開啟 AI 與綠色經濟的企業進化論」為主軸,聚焦於 AI 治理、ESG綠色經濟的整合應用,表彰企業在品質管理、永續發展與數位創新等領域的卓越成果。

  「慈濟的永續不是口號,而是每一位同仁與志工的行動累積。我們將持續強化永續治理,深化全球影響力。」顏博文執行長表示,獲此獎項肯定慈濟在環境與社會面向的永續努力,尤其是在財務透明、組織優化及社會責任承諾方面的具體行動,並指出,慈濟主動推動碳盤查與溫室氣體盤查,積極建立友善平台,回應社區與社會大眾的環境挑戰。

  「SGS獎項機制,引領永續標準。」自2016年起,SGS設立「ISO Plus獎」、「CSR獎」、「ESG獎」及「IT獎」,表彰在品質管理、企業社會責任、永續發展與資訊科技領域表現卓越的企業與個人。獎項結合專業審查與實務表現,促進永續理念落實與擴散,激勵更多組織投入創新與責任實踐。

  慈濟表示,將秉持獲獎精神,深化ESG行動,串聯更多夥伴,共同打造永續社會,讓「慈濟」成為永續發展的實踐者與引領者。SGS 則期望透過獎項榮耀與交流契機,激勵更多企業投入 AI × ESG 雙軸轉型,共同攜手打造產業新格局,讓臺灣的實力持續被世界看見。

慈濟展現在社會共融、弱勢關懷與永續治理上的深厚實力與持續行動力。

撰文、攝影/顏福江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