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03遇到大地震,家園整個垮掉,那種無助真的無法形容,幸好有慈濟的大愛提供中繼屋給我們暫住,讓我們重新站起來再出發。真的非常感恩,也希望未來能把這份愛的力量延續下去。」
慈濟援建「0403花蓮地震」主商段大愛福利社區大樓,2024年9月動土、2025年9月竣工,陸續取得相關使用執照、驗收工作,11月15日舉行落成啟用暨揭牌典禮,與會代表包含立委、花蓮縣府團隊、花蓮縣議會、花蓮市公所、當地里長、慈濟代表含建築委員及將入住的受災戶出席。靜思精舍法師代表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出席並恭讀祝福信。

慈濟基金會副總林碧玉指出,今天真的是很令人歡喜的日子,這棟建築物通風佳、採光佳,居住起來很溫暖。受災鄉親也跟我們分享:地震第一時間慈濟馬上關懷、致上慰問金,這筆錢對我們非常重要,因為逃出來什麼都沒有,所以這筆費用是及時雨。沒想到慈濟也蓋這麼好的建築物讓我們住。
林碧玉表示,期待這棟大愛福利社區大樓是能以愛傳家、以善照顧的地方,未來作為社福大樓,也能讓住戶有個心靈依止的地方。期待鄉親們以善安身,互相照顧。這裡生活機能好,大家只需要帶著行李進住,很感謝縣府、傅立委在最短時間內把產權、建築執照快速處理,得以讓我們順利興建。特別感恩良有建設如期竣工。花蓮好山好水,最重要的是有濃濃的愛。

0403花蓮地震後,慈濟立即成立「0403花蓮地震災害關懷與應變機制」,提供物資與心靈關懷。針對花蓮震災民眾安身處所的中長期規劃,慈濟在2024年5月中成非紅黃單的受損房屋修繕180戶,9月為受災戶進行援建中繼用途的大愛福利社區大樓,2025年9月竣工,陸續進行相關驗收,家具家電進駐。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表示,我們是以「蓋中繼屋」的速度做「永久屋」的重建,感謝良有營造夥伴一起努力,前陣子光復鄉受災慈濟人也是用心投入。我們很高興祝福所有即將入住的鄉親,更期待未來花蓮能無災無難。

花蓮縣長徐榛蔚指出,這裡的一磚一瓦、鋼筋都是來自十方發大宏願者,藉著眾人的手讓房子可以蓋成。期待以愛築家,除了是每個人的愛,更是世界的大愛。世界有很多考驗,台灣也有很多考驗。縣府在這麼多事件中要面對的考驗都不同。我們更謝謝社會大眾的投入,更謝謝慈濟永遠做我們的後盾。如人飲水、歡喜信受,我們都不斷地學習,未來的挑戰很多,花蓮縣政府會跟大家勇敢地一起往前走。

受災鄉親吳永和先生坐著輪椅,由營造人員帶領看無障礙設施及衛浴設備,吳永和表示,地震發生後就受到慈濟的關懷,現在又幫忙給我們一個安家的地方。我們每天在期盼,尤其我弟弟天天來看,我看到設備有衛浴、冰箱、洗衣機通通齊全,真令人感動。慈濟不是只有給我們住,還鼓勵我們,讓我們勇敢地站起來,所以我們要趕快重建家園。我們也會把這種愛心力量,用自己的去幫助別人。
吳聲輝一家人即將入住,吳聲輝表示,感謝良有營造把房子蓋得這麼堅固,我們非常感謝慈濟讓我們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地震發生後我的家園完全毀損,財產盡失,非常感謝花蓮縣政府提供土地,也感謝慈濟出資興建,讓我們在最困難的時刻感受到真正的溫暖與希望。這一年來,大愛屋從動工到完工,每當我有時間都會來現場看看。過程中我看到的是非常扎實的建築工法,每一個細節都做得讓人安心。工地的環境也維持得很乾淨,當天的建築廢料當天就集中整理,隔天一定清潔乾淨,效率非常高。

0403花蓮地震慈濟援建大愛福利社區大樓為低樓層設計之集合式住宅。套房每戶含衛浴設備(含儲熱式電熱水器、抽風機)、廚房流理臺(含上下吊櫃)、IH電磁爐、抽油煙機、電熱水器、冷暖氣機、餐桌椅、衣櫥、雙人床及床墊、床頭櫃、洗衣機、冰箱、檯燈、曬衣架。雙人房包含上述內容,另有雙人沙發,冷暖氣機共3台,上述含建物均由慈濟提供。

大愛福利社區大樓依條件意願登記108戶。縣府說明,入住名單社會處已公告於「花蓮縣政府0403震災資訊專區」,建築物部分已陸續取得相關使用執照,預計將於11月中下旬通知正取名單之受災戶進行看屋、抽籤、選屋及簽約作業,整體評估可望12月底前陸續入住大愛福利社區大樓是地上五層的RC構造、一樓兩側是機汽車停車場與景觀中庭,二樓到五樓是住房,有112間套房(室內+陽台約9-10坪)、32間2房(室內+陽台約16-17坪),合計144間,其中有18間為適合輪椅使用者的房型。結構安全地震耐震度比一般建築多了25%,加強施工品質的保證。每戶均有對外採光、對外陽台,通風採光良好,一樓部分有植栽、綠意、休閒設施,可提供住戶交流、長者聊天、小孩遊玩的空間。

與會來賓有傅崐萁立委、花蓮縣長徐榛蔚及縣府團隊、花蓮縣議會副議長徐雪玉及魏嘉賢議員、楊華美議員、韓林梅議員、吳東昇議員、黃馨議員、吳建志議員、林源富議員,花蓮市長魏嘉彥、市民代表江如玲,以及在地前後任里長張憲聰、張家寧。慈濟出席者有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林俊龍,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副執行長張宗義,還有建築委員及顧問邱創文、胡勝勇,以及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院長林欣榮。
(撰文:陳誼謙,攝影:陳灝麟、王嘉彬、吳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