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扛病床 就愛當志工

  「喂~要申請輔具是嗎?晚一點將網路申請單連結傳給您,請稍等喔!」65 歲的謝國榮,平日兼顧事業之餘,最愛參加志工活動。

  謝國榮生長在貧困家庭,有十個兄弟姊妹,小時候經常吃不飽,穿不暖。退伍後為了改善家境,先做業務,銷售貴重的事務機器。全力拚事業,學會了銷售技巧後,轉行做建設,靠著努力短短時間就當上主管,累積足夠經驗後自己創業,培養水電、木工、油漆師傅班底,與客戶洽談、工地施工監督,勤勤懇懇,事必躬親。

  從基層業務、銷售部經理到自己當老闆,事業頗有成就。「921 大地震,是我第一次接觸慈濟。」

  謝國榮在霧峰看見慈濟志工,幫受災居民蓋組合屋深受感動,也希望能發揮自己建築背景,主動聯繫慈濟臺北分會。「進入慈濟後,第一個參加的是醫院志工,每梯次平均 3 到 4 天,一年最多參加 27 梯次。」

  當時,雖然醫院已經實施「線上掛號」,因有些長輩不太會操作,清晨 4、5 點就在醫院外等候現場掛號,謝國榮遇到這樣的情形,都會耐心協助。

  2020 年政府與慈濟合作的多元就業方案中,謝國榮擔任木工班師傅,每隔一段時間會到花蓮加灣部落,輔導部落青年學習木工,從製作椅子、板凳、櫃子,一些簡單的家具開始,他們在擁有一技之長後,就能有穩定工作。

  中年才投入志工的謝國榮,衝勁完全不輸年輕打拚事業的幹勁。「收、送各式輔具,已經有 15 年啦!」

  2006 年,看到一位慈濟志工用一部舊貨車,載著老媽媽,送輔具給需要的個案,謝國榮看了感動不已,心中發願:「我也要開始抬病床。」從那一年開始,義務將二手輔具送到有需求的家庭。

  事業輝煌時,顧及面子問題,常選擇進口車、名錶來掩飾自己,但在社區訪視、人醫會義診、送輔具的過程中,看過一次次生死悲歡離合,現在已經把進口車換成小貨車。烤漆斑駁的老車,現在不是去回收輔具,就是載滿消毒、維修過的輔具,長年奔波各地,最遠從臺北送到屏東。

  卸下了商場上爾虞我詐,謝國榮運用過去業務高手的技能,加上一顆柔軟而「雞婆」的心,幫助許多貧困家庭。長年投入環保輔具流通工作,雖然得到愈來愈多人的認可與關注,謝國榮總謙虛說,以後得更打拚才行。

(取材/ 慈濟月刊 (2021 / 03);撰文/ 陳麗安;攝影/ 林佩臻、蕭耀華、湯雲台)

【本文為「大愛行」授權刊登】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