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廿二歲剛退伍,對未來充滿著希望,然而就在一場無常車禍中,造成四肢癱瘓,無法面對未來,心裡只想著要如何尋短?」
曾啟雄今年45歲,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二十二歲去建築工地上工的途中,因大貨車超車發生車禍,造成頸椎受傷,全身癱瘓。生活中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像個嬰兒般一切從頭學起,工作、女友一一遠離,一度讓他痛不欲生,竟萌生死意,單親爸爸一怒之下,竟說要共赴黃泉,啟雄受到驚嚇因而清醒,決定開始面對人生。
曾爸爸為了醫治兒子,賣掉掙來的房子、老家的地,但兒子復健仍無進展,家財散盡的曾爸爸,二○○三年帶著老母親、曾啟雄從臺北搬到臺中潭子區,人生地不熟,曾爸爸不只要照顧癱瘓的兒子,同時要孝養逐漸失智的母親,還得賺錢養家,蠟燭兩頭燒。
經由提報,慈濟志工到曾家關懷,看到啟雄頸部以下幾乎無法動彈,稍可移動的手無力抓握,穿脫衣服、換尿布都要靠父親抱起。「年紀還這麼輕,難道就要在床上過一生嗎?」志工孫玉貴想起許多脊髓損傷癱瘓的案例,經過復健後生活能自理,於是很想幫助啟雄自立。慈濟陪伴期間,啟雄先學電腦繪圖,費盡心力考取了四張電腦證照。雖有案子發包,怎奈他手無力拿製圖工具,遑論出門與廠商討論。
電腦製圖工作受挫,他下定決心努力復健,直到可以自己轉位、下床,也決定投入學習繪畫。阮麗英老師表示,剛開始教啟雄真的很困難,因為他對構圖、色彩完全不懂,雙手無力握筆,他選擇了用嘴巴咬起畫筆、油畫刮刀,啟雄幾乎含著淚水和血吞在作畫,嘴巴因長時間含著改造的畫筆而刺破皮。啟雄的畫具和常人不同,畫筆狀似小型的水泥抹刀,他總是用口咬著它,沾上顏料,在畫布上塗塗抹抹,有時一想,真的好像以前做建築時,替房子刷上水泥。為了啟雄繪畫方便,曾爸爸以竹筷延長畫筆;不過用嘴巴咬著、用舌頭轉著,竹筷很快地被曾啟雄咬出了碎屑,扎得他嘴巴破洞累累。
學畫學了一年多,終於畫出一幅屬於自己的創作,當作品呈現時,老師稱讚了曾啟雄:「畫得很好!」老師的話,給了他很大的鼓勵,他開始嘗試更多的創作。
志工得知啟雄畫出成就感,紛紛想辦法幫助他學習,孫玉貴想到口足畫家謝坤山,「唯有他可以激勵曾啟雄!」謝坤山老師受邀登門三次,分享生命故事來鼓勵、指導曾啟雄,教導他如何分暖色與亮色,從水果等靜物畫起。謝師兄當場鼓勵曾啟雄持之以恆復健,並為啟雄分析各種作畫因素,讓啟雄獲得極大鼓舞。皇天不負苦心人,學畫八年後,啟雄進了國際口足畫藝協會,有一份固定的顏料補貼費用。這些轉變是受傷前的啟雄永遠無法想像的事,但生命的轉折就是那麼奇妙,跟他從來無緣的繪畫,竟然會成為他生命中的新出口。
啟雄學畫兩年多後,阮麗英老師替他辦了人生的第一場畫展,不僅獲得許多人的鼓勵與肯定,多幅作品被蒐購,這回,曾啟雄終於確定:「我可以靠著繪畫,照顧爸爸與奶奶!」在第一次的畫展後,曾啟雄積極創作,以畫養活自己與家人,也不時受邀參加公益活動。
回想一路走來,即使生活窘迫,曾爸爸仍是無條件支持著曾啟雄畫畫。其實,那是曾爸爸的愛,就像啟雄的畫作,總是不那麼的具體、不那麼的寫實,而是在生活中若有似無的意象,無聲而濃厚的愛。「真正鼓勵我繼續走這條路的,是阮麗英老師跟慈濟志工。」啟雄二○二一年十一月受證為慈濟志工,希望為社會付出,貢獻自己的力量。他走入人群,和更多和他一樣遭遇的脊椎損傷病友分享自身經歷,要將這分愛再循環。
啟雄的人生,就像他口中的畫筆,打底之前,白茫茫的沒有任何計畫,然而經過打底,開始有了一點顏色,成功奮鬥後,彷彿春天開的花,在畫布上燦爛,挫折來時,卻又像錯上的顏料,糊了畫作。然而總在最後,落葉也有詩意,紅花仍會再開,只要心願意打開,就像畫布上的那抹陽光,暖暖的灑進來。
(資料來源:慈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