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藏有愛的遺物 勵志延續爸爸樂善好施的精神

  2022年9月中爸爸昏倒,因為心臟病加上腦損傷住進醫院三個月。

  各種耗材和伙食及醫療費用等,讓文軒驚慌,「我大學還沒結束,家裡只剩媽媽在扛,還有兩個姪子女一起生活,所有的都是錢,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先休學照顧爸爸。」

  經過醫院的社工協助找到了慈濟急難救助、蘋果日報基金會募款、還有學校即時補助,讓他們度過難關。

  「文軒在爸爸病倒這段日子,都是他幫我協調處理先生的醫療照顧事情。」媽媽小芬感激幸好有文軒協助照顧,減輕了她的負擔,因為她同時還要照顧在偏遠原家家鄉的姪子托交寄住求學的兩就讀高中姪孫。在先生病後,小芬已用罄微薄積蓄約20萬元於相關醫療,她也辦留職停薪顧病夫,她憂往後復健家計難以為繼。

  文軒無微不至照顧爸爸,爸爸在2022年12月底離世。一直以來都曉得父母總有一天會離開,文軒卻不曾想過,會在二十這個歲數,就要面對親人的離開。他記憶停留在考上臺北高中第一學府建國中學,爸爸得知後,歡喜無法言喻,回家開心背起出包,與兒子合照一張,真的引以為傲。大學他選擇政治大學外語系,原本目標要當外交官,做了許多功課,因為學習後才發覺自己有些不足,再商榷其他方向,也許回泰國工作或考研究所。

  爸爸的離開帶給文軒一場的生命教育,他印象爸爸是佛教徒,很懂得布施。爸爸除了生活費交給媽媽,其他大部分都捐出。有一次文軒跟著爸爸回泰國,看到爸爸、姑姑及家人們,去廟宇捐錢、或較貧困的地方送物資救助,讓他印象很深刻。爸爸是水電師傅,只要哪裡需要修繕,他也義不容辭,常常忙到很晚回家,造成與兒子見面說話時間短暫,親子關係薄弱。

  爸爸曾經說過,布施累積功德,還會蔭兒孫。文軒疑問,為什麼爸爸生病才找家人,心中有抱怨。然而在最需要金援時,他發現社會還是有許多愛心的,他很感恩,解決所有問題。援助金額多餘的,他與媽媽都認為,不是我們的,社會還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因此母子決定回捐蘋果基金會四十餘萬,希望這筆錢能夠幫助需要的家庭,度過難關。

  在整理爸爸的遺物,發現有一張是當初請爸爸教文軒寫泰國名字,爸爸當時用皇家字體寫給文軒看而已,卻沒想到,不善言語的爸爸,在下方寫著「I Love You」,並畫上一個愛心符號。原來,愛一直都在,只是不曾說出,文軒當場大哭,化解對爸爸的怨。這份遲來的愛,仿佛爸爸就在他的身邊。

  文軒要延續爸爸樂善好施的精神,發揮自己所能,所以他決定要做公益家教,幫助那些願意學習,卻沒有餘裕資源的人。每星期四晚上,他在線上教英文,讓有心學習的孩子能透過伴學找到方向。這是他首次獲得慈濟新芽獎學金,他也要把獎金部分拿來買家教伴學材料,學爸爸做個助人者。

  思念的延續,他延續爸爸助人的精神,把這份愛傳遞給很多很多需要的人,愛,是永不止息!

撰文、攝影/慈濟基金會

關鍵字: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