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興華中學環保站實作 學習回收分類環境教育

  嘉義市興華中學校車載著九十五名國二學生陸續抵達慈濟嘉義園區環保教育站,學子們校外學習環保環境教育,要親手做資源回收分類。

  各站由環保志工實務講解分類的要領,首站由志工劉麗環解說實作要領:「請同學們先戴好手套,口罩也戴好,保護自己,我們就以環保十字口訣,『瓶、瓶、罐、罐、紙、電、1、3、5、7』分別投入籃子內。」每位同學也都快速動手撿起眼前回收物品,好奇五花八門的回收種類,快樂的相互談論中,將紙類歸到紙類籃、鐵罐歸到鐵罐籃、鋁罐一捏也如投籃般投入鋁罐籃。

  志工倒出一袋袋資源回收品,同學們也都快速的雙手並用,分類到各籃中;國二生劉辰宇一面將寶特瓶看準籃子投籃過去,很熟練的將各類回收物看準籃子投入;劉辰宇看到雞精盒很專業的說:「這是雞精盒,哇,裏面有玻璃罐,要分出玻璃、蓋子是鐵蓋、外盒手提把是塑膠,都要分類出來。」原來他常常跟著媽媽假日去做回收,他說:「我來園區有五次,假日也會和媽媽去載回收來環保站。」

  打開瓶蓋也要將瓶內有水、有茶包、有雜物都要清理倒出;遇到把瓶蓋打開,聞到臭味,沒有喝完的水,同學們都有感受臭味難聞。張捷盛同學說:「哇,瓶子內有東西有臭味;瓶內還有水,好浪費喔。」張捷盛同學說:「可回收的資源真的要回收利用,可是看到這麼多的瓶瓶罐罐,覺得還是要少用,自己隨身帶水杯,少喝飲料也比較健康。」  

  志工黃立美說:「已經被使用的寶特瓶,我們就要回收分類,利用科技可以再製造出毛毯、衣服、桌子、椅子、折疊床、防穿刺鞋墊等等。」「一條毛毯用78支寶特瓶作成,在國內外幫助到許多受戰亂、地震、海嘯災民度過寒冷的夜晚。我們大家都養成環保又健康觀念,就是善循環,利已又助人。」

  王琉鉦同學將發出沙沙聲的PP袋,一團團、一個個展開來找出標籤,給旁邊有剪刀的同學劉凱云撿去標籤後,投入收集PP袋的收集袋內,不一會兒工夫,小組十多人就分類出比人高的收集袋。

  興華中學訓育組長洪士瑛老師認為:「透過讓同學們來慈濟環保站實作分類,可以讓孩子們更懂得環保回收分類要如何做,回到家也能如實落實回收分類;志工給孩子們機會教育,相信這些都是善的、正向的教育影響力。」

(撰文:何淑麗,攝影:王翠雲)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