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貞的人生,從一開始就注定充滿坎坷。從小被送養,婚姻不幸福離婚,又因車禍單腳截肢,工作意外手指彎曲變形,屋漏偏逢連夜雨,她被朋友騙財,導致她一無所有、流落街頭,對人生只剩下絕望,最後走到愛河邊想要結束生命。
在愛河邊,淑貞覺得自己已經走到了人生的盡頭。她站在河邊,望著水面,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結束這一切。然而,就在她準備跳下去的那一刻,一位街友出現,拉住了她。這個意想不到的救援成為她命運的轉折點,街友將她的狀況通報給社福中心,隨後社會福利機構伸出援手,為她提供了義肢和住處的協助。
雖然暫時有了棲身之所,淑貞對生活依然充滿敵意。當慈濟的志工秀美走入她的生活時,淑貞眼中只有冰冷和戒備。她的心已經被多年的痛苦封閉了。秀美並未因此退縮,反而一天天陪伴在她身邊,無論是寒冬中的一床棉被,還是淑貞無法手洗衣物時送來的洗衣機,每一點小事都讓她感到意外與不安。這些看似平凡的關懷,逐漸打開了她封閉的心。
然而,對淑貞來說,接受幫助意味著脆弱,而她長期以來的自我保護,讓她不願輕易打開心扉。她面對的是一個內心的兩難:繼續獨自承受一切,還是接受這來自外界的關愛?她從不開口求助,總是忍耐,因為害怕再一次受傷害。但秀美的真誠關懷,讓她感到久違的溫暖,彷彿找到了失散已久的親人。這份遲來的幸福,讓淑貞的心漸漸軟化。
秀美除了噓寒問暖,也會分享證嚴法師開示的人生道理,淑貞聽後很認同,開始看慈濟月刊、看大愛台。秀美送了一本筆記本給淑貞,鼓勵她每天把所讀的心得寫下來。這也開啟了淑貞每天記錄和畫畫。即使手不方便,但淑貞卻在這記錄和畫畫的過程自我療癒,看書、記錄和畫畫成為她生活的日常與重心。「每一張畫,都是自己心情的抒發,裡面記載她的快樂與不快樂。」
她看到書上有很多貧窮的人,為了捐錢幫助更多的人,她下定決心戒煙,把剩下的錢捐出去。秀美看到淑貞的改變,想要帶她走出這個家門,於是邀約她到環保站。第一次接受到邀請的淑貞受寵若驚,因為是第一次踏出家門,她激動得一個晚上都睡不著。
第一次去環保站的她,認識很多朋友,也透過做環保,她更加肯定自己的價值。即時每天要花上一小時步行到環保站,右腳裝義肢的部位經常磨破皮,秀美透過慈濟輔具團隊申請二手的電動車讓淑貞代步。不曾騎腳踏車的淑貞,秀美用心安排訓練,陪伴在旁教導,淑貞也因此學會了開電動車到環保站,她感謝秀美一路陪伴練習,還多次陪伴上路練習,她說「有一種安全感」。
其實淑貞在環保站,是負責剪掉塑膠袋上的標籤,這看似簡單的工作,對她來說每一個動作都是很吃力。也因為天天來環保站,她結識很多朋友,心也逐漸打開,也沒有時間胡思亂想。
「我很愛秀美師姐,我把她當做我的姐姐也好,也像我媽媽一樣,從來沒有那麼親近,無話不談的這種感覺。」回望一路走來的點滴,淑貞感到這份幸福來之不易。這份幸福,曾經是她無法想像的,但如今,她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歸屬。
(資料來源:慈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