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慈濟志工以及所有與慈濟攜手同行的會員和各位好朋友們:
新年的鐘聲敲響,我們滿懷感恩迎接一個嶄新的開始,並誠摯祝福您和您的家人,平安健康,如意吉祥!
2024年是充滿天災、人禍各種挑戰的一年,慈濟基金會始終不忘 上人的三願「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祈求天下無災無難」,以台灣為基地,攜手全球志工和支持者,一起將愛與善的力量傳遍每一個角落。感恩有您,讓全世界都能見證台灣的愛心與大愛的軟實力。
關愛弱勢 培育未來
產業變遷貧富差距擴大,使許多弱勢家庭的經濟暫陷困境,有些青少年因此無法繼續升學。慈濟長期關懷,提供多重支持,給予弱勢家庭和孩子堅實的後盾,讓他們能有機會追尋夢想,改變命運。
小敏曾因學習遲緩被貼上標籤,卻用勤奮和毅力證明自己。在慈濟助學與新芽獎學金的支持下,他不僅完成大學金融系碩士學位,還積極參與志工服務,榮獲總統教育獎,並取得16張專業證照。還有小華,面對父親罹癌與家境清寒,依然堅定醫者夢想,在慈濟12年的陪伴下,他克服困難,如願考上國立大學醫學系。愛的力量,讓生命有了新的方向,也溫暖了每一顆心。
2024年,慈濟在臺灣的慈善支出中,有近四成(38.8%)投入幼齡至青年的扶持,包括獎助就學、課業輔導、就業輔導、公益發展與服務、身心靈成長、學校資源建設及營養支持、環境保護教育等,願為弱勢學子注入希望,培育未來的社會棟樑。
天災頻繁 以愛重建
2024年4月3日,芮氏規模7.2的強震重創花蓮,精舍在受創中開設戶外的災害應變中心,上人親自赴災區關懷。每一個避難收容中心都看得見慈濟志工們忙碌的身影,在避難安置中心架設「淨斯福慧環保隔屏」讓災民有私人空間,傳遞尊重與關懷。除熱食、毛毯、應急金外,慈濟攜手華碩捐贈設備給38所受災學校,修繕180戶震傷房屋。與花蓮縣政府合作的144戶「大愛安心屋」正建設中,成為弱勢堅實的避風港。
颱風季接連肆虐,慈濟志工不僅提醒鄉親做好防颱準備,更在風雨過後迅速行動清理家園、關懷災民,串聯青年志工協助校園恢復,送上滿滿的祝福與陪伴。這些行動傳遞的不只是物質的幫助,更是一份安心與力量。
人道援助 寰宇若鄰
一月強震重創日本能登半島,在重災區災後數週仍停電缺水的情況下,台灣本會及日本分會慈濟人馳援災區發放超過3萬8千份熱食與補助金;九月豪雨再襲,動員133人次協助能登居家清掃與農作收割。
摩羯颱風侵襲越南、泰國與緬甸,慈濟在三國發放6,486戶祝福金,並以工代賑6,917人次,讓災民自助、助人。海地豪雨,慈濟提供45個貨櫃大米,合作當地神父、修女會及國家災害防救署普及發放。
辛巴威連年乾旱糧荒,11年間累計鑿井2,334口並設立54個供食站,每日供餐17,000人,另發放600公噸玉米粉予6萬戶次。莫三比克伊代氣旋後扶困至今5年,援建23校希望工程已啟用5校,其中莫凡比斯中學容納6,580學子,規模為全國之最。4個大愛村3,132戶已完成609戶,由莫三比克總統親自主持啟用。
「回饋佛陀故鄉」在印度和尼泊爾慈善、醫療、教育和人文並進,興建大愛村及學校、義診及醫療個案、助學金及職訓、培育志工及靜思語教學扶困賑濟。將現代教育、人文與技職注入亙古不變的社會,讓佛教智慧慈悲重新萌芽。
永續當責 數位賦能
慈濟在永續發展的道路上,堅定而前行。2024年慈濟基金會在ESG治理、永續行動、領導力典範、幸福友善職場與社會創新領域,榮獲國內外19獎項,鼓舞人心。其中《慈濟基金會2022-2023年永續報告書》,獲企業永續報告獎最高榮譽白金獎,更是NGO與政府類唯一白金獎;PaGamO遊戲化學習平台獲英國永續獎金獎的肯定,直指此為真正的創新與新穎,藉由線上遊戲、國家課程擴大對環境的了解,體現慈濟運用創新科技促進環境教育的努力。每一座獎項都是對所有慈濟人行動落實永續公益的肯定,更印證 上人的慈悲創辦,為全球非營利領域成就指標性指引,日不落推動善與和諧的影響力。
在2050淨零排放的行動方面,我們已完成第一步全台十座會所溫室氣體盤查。為達2025年零成長的承諾,正積極推動「綠色創能、智慧儲能、精準用能」,已在48處會所及各志業體設太陽能光電設施、改善耗能設備,並導入純電動公務車和充電樁,推廣低碳交通達減排之目標;面對台灣人口老化、貧富差距擴大,透過全員精進AI科技應用,提升組織效率和服務效能。
國際倡議 青年傳承
慈濟積極參與國際論述,出席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與哈佛大學等國際頂尖學府合作、國際論壇等平台,倡議以慈悲利他精神為核心,以素食、環保、人道援助、慈悲科技等多元的永續行動,應對全球氣候挑戰。而跨越宗教與國度的公益交流與援助合作,尤其意義深遠。
慈濟青年在國際倡議中的代表性日益彰顯,他們將「愛與善」的理念傳播至世界,促進各國青年彼此理解、包容與合作,展現了慈濟年輕一代的承擔、活力與慈悲視野。
展望新年 虔誠感恩
58年來,在您的支持下,慈濟的愛心足跡走入136個國家地區,建起257所希望學校,為近23,000個家庭打造溫暖的家。最令人動容的是,全台超過4萬家小店,願意在經營不易的時刻,仍堅持行善,上人稱他們為「富有愛心店」,因為真正的富有,是心中滿溢的愛與善念。
展望2025年,期許永續轉型、智慧轉型和人文轉型三軸同步,積極轉動 ESG(環境、社會、治理)永續發展,運用人工智慧和數位科技提升慈善效能,秉持人道關懷初衷、建立全球夥伴共善合作。
我們借由科技創新,服務人群,那份濟世救人的初心永遠不變。就像上人所說:「正念勤修學與覺,精進力行菩薩道」。您的每一份愛心,都是照亮世界的光,讓我們一起用善念編織更美好的未來,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大愛精神。
祝福您 閤家平安 日日吉祥
![]() |
![]() |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執行長 感恩合十
2025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