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人生的力量 是最難時有人陪伴

        來自印尼的清妹,如今26歲,是一位剛從實踐大學觀光管理系畢業的年輕女孩。

        她曾經走過一段佈滿荊棘的人生道路:家境貧困、異鄉求學、連環車禍、心力交瘁......在她最孤單、最絕望的時候,有一群陌生人——慈濟人,成為她在台灣的家人,陪她走過人生低谷,也陪她走向未來。

        清妹自小在不安中長大的。她的母親體弱多病,還要照顧臥病的叔叔;父親雖是法律系高材生,卻因經營家業失敗欠下高利貸。討債者天天上門,讓她的成長充滿恐懼。

        這樣的環境,反而讓她提早懂事。從國中起,她便一邊上學一邊打工,靠自己籌措學費。她知道,唯有靠自己,才能翻轉人生。

        2015年,清妹原本考上家鄉的大學法律系,卻因繳不起學費,只能忍痛放棄。她工作多年後,得知台灣新南向國際專班的招生訊息,決定遠赴高雄三信家商餐飲科建教班,從頭開始。

        白天在工廠實習高達17小時,夜晚打工、念書、學中文,生活超乎常人的辛苦。但她咬牙撐住,開始寄錢回家替父母繳房租與保險。

車禍打擊,跌落谷底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她失去工作,生活頓時陷入斷炊。開學時沒錢註冊、男友無法支援、父親仍頻繁催借金錢......壓力之下,她出現失眠與憂鬱,身心俱疲。她一度想放棄學業,結婚去工作,「至少可以活下去」。

慈濟伸手,點亮微光

        得知她的困境後,高職老師向慈濟提報。慈濟志工第一時間上門拜訪,隔日便幫她繳清註冊費,承諾長期關懷。清妹感動地說:「能遇到慈濟人,相信這是老天爺的安排。」

        後來因無電腦無法線上上課,慈濟協助她申請筆電,並耐心教學。她也在慈濟的鼓勵與支持下,轉學至實踐大學觀光管理系,即便要重讀一年,也願意重來。

        而她,真的做到了。從過去成績平平,到如今名列前茅,她之前新芽獎學金只能申請「進步獎」,如今她符合申請「學習領域獎」的獎項,代表學業的分數平均80分以上。這不只是學業的逆轉,更是她人生的轉捩點。

病痛警訊,貼心陪伴不間斷

        清妹打兩份工,又照顧家人,體力負荷極限,多次因疲勞出車禍。後來甚至 出現免疫系統異常、頻繁感冒與低燒,慈濟人立刻帶她就醫,並補助她生活費,鼓勵她暫停打工,專心完成畢業論文與證照考試。

        志工總說:「健康才是最厚實的資本。」

這份無條件的愛與信任,讓清妹再次落淚

        2024年6月,清妹如願畢業。儘管家人無法從印尼前來,慈濟人仍穿著整齊,作為她的「親友團」出席畢業典禮。她說:「能有師伯、師姑、社工在身邊,我真的覺得自己是個幸福的小孩。」

        畢業後,她進入電信公司,協助母語相同的同鄉排解困難。她不再只是接受者,而是一個能幫助他人的助人者。

        清妹開始參與慈濟見習活動,假日投入環保站分類回收,擔任外籍漁工義診的翻譯,並定期到社區據點關懷長者。她說希望有一天,也能像當初幫助她的慈濟志工一樣,主動伸出援手,成為他人生命中的一道光。

        2024年冬至,她煮了三十五份湯圓親自送給街友;她也擔任義診翻譯、環保站分類志工、長者社區據點的小老師......她用行動回應曾經受過的溫暖。

        清妹曾說:「以前總覺得沒人愛我、疼我,不知道生命的意義,現在我懂了。」

        因為有一群人,陪著她走過最黑暗的日子,讓她成為發光的人。慈濟社工貞伶說:「清妹雖然身在異鄉,但她從來不孤單,我們會一直陪著她。」

        她已不再只是那個貧苦異鄉女學生,她是現在能翻轉手心、將愛傳遞下去的新世代助人者。

資料來源:慈濟基金會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