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教育獎獲獎學生 熱愛生命盡情揮灑美麗色彩

      新課綱秉持著學習互動共好的精神,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核心,強調培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也展現在本次的總統教育獎獲獎人身上。56位獲獎者不僅能擺脫生活的桎梏,也能順應學習的潮流,在多元智能的表現上能展現強大的學習能力與效能,堪為各界的學習典範。本週持續介紹劉育琛、徐瑋佑、蘇嘉軒、林千祐、黃佑生、毋巧翊、陳敏如等7位獲獎學生事蹟。

一、用心看見社會角落-劉育琛(國立臺灣大學)

      劉育琛患有先天性視覺障礙,父親也是視障者,生長環境十分艱苦,僅靠社福資源勉強度日。對他來說「貧窮不只是一個詞彙,更是一種感受」,但他努力在校內工讀,並申請獎學金賺取生活費,不僅省吃儉用,也希望可以幫忙家裡,在學期間,每個月也會回家與家人作伴,積極向上的他,2010年獲選全國家扶中心自強兒童。

      進入臺大社工系就讀後,劉育琛與同學相處融洽,除了讓成績維持中上,以申請獎學金之外,也加入系學會協助遠距課輔,在系學會社會服務部進行與馬祖東引國中小的遠距課輔及寒暑期營隊,關懷偏鄉教育,榮獲臺大學生社會奉獻特別獎團體獎。同時也擔任過一個學期的文山區武功國小晨間課輔老師,讓弱勢孩子的學習不落人後。在服務過程中,孩子們總能看出劉育琛的不方便,他也常藉此機會教育,告訴孩子:「我一出生眼睛就不好,可是我沒有放棄自己,雖然辛苦但我們一起加油。」在許多專訪、節目中,他也是如此勉勵世人。

      劉育琛大二開始修習老人與長期照護相關課程,也累積許多與老人互動的經驗,看見許多因為年齡增長、功能退化或不符時代而被社會排除的街友個案,因而確立未來要往相關領域發展。憑藉樂觀的態度、不服輸的精神,在學校成立了「勤心社」,擔任教學長,長期關懷社區獨居長者;也創立「無家者服務社」照顧街友,未來期待以老人福利、長照服務單位為目標,更加精實相關經驗。

二、輪轉追夢的人生-徐瑋佑(國立竹南高級中學)

      徐瑋佑來自單親家庭,但媽媽總是用滿滿的愛和關懷,滋潤一家人,可是在他有機會成為一位棒球選手時,卻突患橫斷性脊隨炎,使得脖子以下無法動彈,連呼吸都得借助機器幫忙。在媽媽的陪伴照顧及不斷地艱辛復健過程,經過半年治療,終於可以生活自理,只是往後的人生可能都必須倚賴輪椅生活。

      面對突如其來的病症,徐瑋佑不放棄自己,他參加兒少培力課程,了解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開始積極參與公共事務,除了代表苗栗縣及中央參加各種會議及活動,更曾以兒福聯盟兒少特使的身分,赴泰國參加2019亞洲兒童高峰會。而熱愛運動的他,也嘗試各種能力所及的身障運動,更於全國田徑及游泳賽事有傑出的表現,先後獲得107、108年度全國中等學校身心障礙者會長盃田徑錦標賽高中男子組肢障F53級標槍、鉛球、鐵餅第一名,更在109年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肢障男子組F53級田徑標槍、鐵餅第二名的成績,表現亮眼。

      病後重生的徐瑋佑,目前除了繼續參與公共事務及從事身障運動,也從事助理主持、影片拍攝、活動接待等活動,嘗試激發自我潛能,未來還想將熱愛的運動結合感興趣的傳播領域,期待有朝一日能成為體育播報員,不讓生命留白。

三、牡丹原少 逆翔築夢-蘇嘉軒(屏東縣立牡丹國民中學)

      蘇嘉軒來自低收入戶單親家庭,因為父母離異,和外婆、媽媽同住。只是命運多舛,後來阿祖、外公、外婆接連生病,只得靠媽媽照顧家人。但在去年暑假,媽媽卻被診斷出罹患皮膚癌第三期,蘇嘉軒是多麼害怕失去媽媽,也感嘆命運的捉弄人,因媽媽總是幫助別人,不埋怨,不放棄,他期許自己能成為像媽媽一樣善良堅強,不畏困境的人。

      所幸媽媽在接受治療期間非常勇敢,學校也給予體諒,讓蘇嘉軒在學期中請假到醫院照顧媽媽。因為家庭的緣故,他更是認真學習,成績一直保持在前3名,而他在英文方面也有高度的興趣,參加屏東縣內讀者劇場比賽獲得良好的成績,第一次模擬考也得到A,自己也買了英文單字3000自學,展現學習的熱忱。

      蘇嘉軒希望國中畢業後能就近在恆春讀高中,可以陪伴媽媽、照顧外婆,將來在學業上努力完成媽媽的心願-考警察大學,回報媽媽辛苦的撫養和教育。如今他只希望媽媽能夠好好治療恢復健康,陪伴他一起成長。儘管環境惡劣,嘉軒仍品學兼優,在校成績名列前茅,並從事部落社區服務,熱心公益,足為表彰。

四、努力不懈的英文高手-林千祐(雲林縣立雲林國民中學)

      林千祐來自低收入戶家庭,父親記憶逐漸衰退中,母親患有血小板低下症,而弟弟則發展遲緩。因家中突遭變故,故跟隨父親在大街小巷作生意。其父親和母親皆有疾病在身,但她總是能協助家務打掃整理,讓父親無後顧之憂在外工作,利用空暇時間,一邊看顧生病的弟弟和讀書。

      從林千祐出生有記憶以來,家中的環境就不好過,但她並未因此而自暴自棄,在學校她常擔任老師的小幫手,課業總能努力完成。雖然家境不好,但很有自己的想法,父親也盡力教導,尤其重視英文的發展。父親用自製英文教材,給她很不同的思考方式,例如:一般人會留意於學一個生字或句子要多久才會記得起來,然而父親不是,他總是更專注於一個學習起來的句子需要多久時間來遺忘。這個時間,就是林千祐特有的學習的密碼,父親也是依此來協助她的學習頻率與節奏。

      在父親的指導與自己的努力下,林千祐在107年度Cool English 閱讀王比賽獲閱讀小尖兵獎、107年度Cool English 國小字彙王暨國中聽力王比賽獲金頭腦獎、更在109年度17屆維多利亞雙語學校-維校盃英文競試獲得第1名。未來,林千祐期望能將自己的英文再增強,希望有一天可以出國,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跟大家交流。她在艱困的環境中仍能保持良好的態度,且不放棄自己,勇敢面對人生,足為楷模。

五、礙的成長,愛的告白-黃佑生(臺南市立歸仁國民中學)

      黃佑生為自閉症學生,受限於自閉症特質,無法用言語表達他的想法和感受。因為病症,很多理所當然會的事,包含上廁所、吃飯、說話、聽話 ……等,他卻都必須不斷的反覆學習,自認理解力並不好的他,有時覺得自己就像跟所有人處在不同的世界。

      因為「不一樣」,帶給黃佑生在生活上很大的不方便,也常讓人誤認為他並不乖。從小到大,不管是好好地站著或是好好地看人、傾聽對方說話都很難做到。但這一切都不是黃佑生有意為之,他期待能克服自己的障礙,跟大家互動,也讓大家知道他的感受。多虧身邊師長家人的陪伴與幫忙,黃佑生學會寫字,能在引導下能寫出自己的感受。他感謝小學老師對他的耐心,能看見他的優點,帶他學習畫畫和彈鋼琴,現在他能透過「畫畫」和「彈鋼琴」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從畫畫中找到了自信,參加109年全國身心障礙者文藝獎圖畫類國中組榮獲第一名、109年第十屆全國心智障礙者才藝大賽得到表演藝術類音樂表演組青少年組第六名,視覺藝術類平面繪畫青少年組佳作,獲得肯定。

      黃佑生以超乎常人的勇氣與毅力,面對挑戰,透過一幅幅色彩豐盈的作品與勤練鋼琴技能,使他在繪畫比賽與才藝競賽中屢次獲獎,並以優異的才能積極擔任志工,其不自我設限,不斷挑戰自我的精神,足為學子楷模。

六、微笑面對生命的挑戰-毋巧翊 (臺北市南港區修德國民小學)

      毋巧翊因為早產缺氧,導致有徐動性腦性麻痺合併聽覺障礙,因肢體動作和聽覺的影響,讓她無論在生活中、學習上都遭遇到許多困境,從一歲出院開始,每個星期都要四處去上各種復健課程,家人們為了讓她能夠更好,也花費了無數的心力。

      即使身體不便,毋巧翊仍積極參與班級體育活動及樂團的練習,她天性樂觀,不因自身狀況而怨天尤人,反而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逆境。在代表啟聰幼兒園畢業生致感謝詞的時候,毋巧翊經過幾次的練習,背完整篇近2百字的感謝詞,並在典禮時不負期望的完成任務。

      毋巧翊也喜歡嘗試新事物,她連續兩年參加聽障國語文朗讀比賽,在比賽前不斷練習發音,是她很寶貴的經驗。近來,她更和隊友參加地板滾球比賽,得到分組冠軍。同時也參加管樂團,吹奏單簧管,在不斷努力練習下,克服了手指不靈活的難關,先後參與後山埤音樂季、中山堂、南港社大及功學社音樂廳的展演。

      雖然在求學過程中,毋巧翊總要費盡ㄧ切努力,才能略有進步,但她面對人生的難題關卡始終微笑面對挑戰,更能在各大表演活動中吹奏單簧管,其不為身體障礙所困,展現生命韌性精神,足為楷模。

七、跟自己賽跑的男孩-陳敏如(彰化縣和美鎮培英國民小學)

      陳敏如自小由外公外婆照顧長大。在國小二年級時,外婆離開人世,剩他與打零工的外公相依為命,家庭變故與一連串打擊,更使體弱的外公常臥病在床,讓他心中充滿不捨,並負起照顧阿公責任。

      課業上,陳敏如每天都在第一時間把功課完成,並積極把握學習的機會,參加學校免費的課後輔導課,讓自己的功課保持在前十名。五年級時,因為老師發現陳敏如跑步的潛力,鼓勵他加入田徑隊,這讓他能有一展長才的機會。練習時他總是要求自己比別人更認真,在努力的訓練後,陳敏如成了學校跑最快的人,也參加人生的第一場大賽,獲得台中市109年田徑賽200公尺第七名、彰化縣109學年度縣長盃田徑賽200公尺第五名等優秀名次,因為跑步,他彷彿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也有了努力的方向。

      未來,陳敏如想報考國中體育班繼續訓練,用運動員的身分升高中,努力爭取榮譽。甚至進入體育大學並參加世界級的比賽,為國家爭取榮譽,以後當個運動員或是防護員,更希望以一技之長來養家,給外公舒適的生活。他在困境中仍能力爭上游,在跑步競賽中屢獲佳績,足為學子楷模。

(資料來源:教育部)

關鍵字: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