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展開生命的風帆 脊髓損傷者的勵志之路

  24歲,一九九六年一天夜晚,周玉茹下班騎機車回家路上,為了閃避路面坑洞,她連人帶車摔飛出去。
  「我現在在哪裏?我是不是沒救了?」在醫院加護病房,她似醒非醒,恍惚中,彷彿聽到父親與醫師交談:「她以後可能都要一直躺著,也許終生都得仰賴呼吸器。」
  「就算她以後癱瘓了,我也會親自照顧她,拜託醫師想想辦法,救救我女兒......」父親心急如焚地懇求醫師。
  她想哭又哭不出來,全身插滿管子,身體如被巨石壓著,「怎麼辦?我該怎麼辦?」

臺中口足畫家周玉如分享畫作理念

  這場突如其來的意外,讓她幾乎失去未來。身體傷痛和心靈的苦,像是一條無形的枷鎖,緊緊纏勒她的心房。住在加護病房時,她拒絕護理人員的灌食,也發生過急性大量胃出血;彷彿必須以慘烈的方式折磨自己,才能控訴老天的殘酷。

  那段時光,父親刻意放了臺收音機在病床邊,讓她晚上醒來時,有廣播作伴。他也捨不得剪去女兒一頭漂亮長髮,寧可辛苦地提水為她洗髮,堅持維持女兒的亮麗模樣。年邁的父親為了照顧她,少有一夜好眠。某天夜裏,她的喉嚨有痰,呼吸不順暢,但無力叫醒過度疲累沈睡的父親,她試著移動手指去撥弄病床邊的塑膠袋,好讓爸爸能聽見聲響而醒過來。轉頭一看,卻瞧見父親的鬢髮已然一片花白。她驚覺到:「爸爸的容顏漸老,近幾年來,為了照顧癱瘓的我,未曾好好休息......」

  復健是另一段痛苦的開始,萬念俱灰想要終結生命之際,她遇見了一位基督教傷友。
  周小姐,你有信仰嗎?」
  「沒有。」她搖頭。
這位傷友長玉茹幾歲,和她分享許多復健的經驗,並帶領她一起讀了一段《聖經》,「祈禱的力量很大,無論你遇到任何困難,都可以向上帝禱告。」在虔誠的禱告聲中,玉茹感受到一股溫暖的力量,扎實地安住了徬徨無依的心。此後,基督教教友們常來病房為玉茹禱告,提供精神與物資的協助,用他們的慈愛滋潤了她早已乾涸的心靈。於是她安心地把自己交給了天上的神。

  出院後,玉茹回到清水老家休養。在她回家之前,父親早就將住家改成無障礙空間,從門口到臥室以及衛浴設備等,無處不替女兒設想周到。由於父親不離不棄的愛,讓玉茹的迷茫無助找到停靠的港灣,重新展開生命的風帆。

  「爸爸的年紀大了,又得了癌症,哥哥、姊姊們這幾年也幫助我很多,但他們也有自己的家庭...... 」玉茹積極訓練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企圖減輕父親的負擔。
  起初爸爸不放心,要我帶著手機出門;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會打手機確認我在哪裏。」從單獨外出購物,或到郵局辦事、甚至上教堂做禮拜,漸漸地,她可以乘坐電動輪椅,自在地在清水的大街小巷逛來逛去。

  臺中清水區南社里教會的牧師、師母以及教友們,對玉茹呵護有加,她也把教會當做第二個家。教會除了提供行政工作,補貼她的收入外,師母更為她提供教會網頁及海報設計的練習機會;多年下來,她累積了豐富的美工設計經驗,為日後繪畫構圖奠定基礎。
  二○一二年,桃園市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舉辦電腦建築繪圖訓練課程,若能通過職訓局的考核,該單位就會為學員媒合工作。
  玉茹的身體狀況在所有學員中是最不理想的,父親也不看好她,「我畫了二十年的建築藍圖,這種藍圖有很多專業、複雜的線條,以你的身體情況,怎麼可能畫得出來?」周玉茹理解父親話中的不捨,但為了爭取工作機會,她毅然離開家人,遠赴桃園上課。

  她的身體無法久坐、雙手乏力,白天在電腦教室學習繪圖,晚上回到宿舍,躺在床上加強學科。她經常用脖子夾著書本閱讀,熬夜到深夜,曾經一覺醒來,脖頸已僵硬得動彈不得。不過,身體的痛楚並未使她產生退學的念頭。電腦老師主動借她一臺筆記型電腦,讓她有更多的時間練習。當同學們假日出遊時,她待在宿舍抱著電腦練習繪圖,以彌補雙手無力的問題。考照最困難的是,必須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一張圖。抱持勤能補拙的努力,玉茹的建築結構圖終於得到肯定。結業典禮上,她在眾人掌聲中領到丙級電腦建築繪圖證照。

左起黃玉櫻與楊蜜師姊

  拿到證照後,玉茹留在桃園上職前實習課程,準備到臺北的建設公司上班。不料,北部溼冷的氣候,竟引發鼻竇炎舊疾發作,造成嚴重的暈眩。於是,她回到清水,住進沙鹿童綜合醫院,接受手術治療。費盡千辛萬苦才取得的建築繪圖證照,並沒有為她坎坷的人生鋪上一條坦途。

  童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蔡青劭,是虔誠的基督徒;她評估玉茹的凝血功能差,傳統手術會增加出血量,建議做最新的微創手術;然而手術必須自費,了解玉茹的努力不懈與困難,她默默地支付了這筆費用。有一次,玉茹外出寫生,移位上車時不慎受傷,造成大腿嚴重骨折;手術後回到家中休養,醫院社工將她轉介給慈濟臺中分會。

  「周小姐,我們是慈濟的訪視志工。傷口還疼嗎?」一群身穿藍衣白褲的慈濟志工,在她出院後立刻前來關心;得知她因為身體疼痛,需要氣墊床,志工很快地從回收醫療器材中整理出適合的床具送到她家。幾次互動後,玉茹漸漸卸下對慈濟人的心防,最令她感動的是,「慈濟人幫助我,卻不要求我改變信仰。」

  在教會弟兄姊妹及慈濟志工等朋友的溫暖陪伴下,她放下執著,體會到無私的愛如燈塔,指引船隻航行方向般,能啟動內在對生命的盼望及感恩。
  「不管面臨多大的考驗,我都要撐過去,因為我擁有太多人的愛;我要努力傳達這分愛,鼓勵更多人珍惜健康的生命。」教會和脊髓損傷協會安排學校、機構的生命教育講座,讓玉茹分享人生經歷,帶給學生及脊髓損傷的病友莫大的鼓勵。

  「剛開始用手畫,畫不出筆觸的力道;嘗試用嘴咬著畫筆,卻讓頸椎受力太大,有點辛苦。」她的頸椎受過傷,傳統畫架不適合她,多功能畫架雖然輕巧,但價錢較高。慈濟志工楊密,得知經濟拮据的周玉茹想擁有一套畫具,便鼓勵她:「既然要學畫畫,就要全心投入。我陪你去文具店,需要什麼畫具及顏料,我們一次買齊!」除了贊助畫具及顏料,楊密更主動和她的父親溝通,讓他支持女兒想學畫的心願。

  二○一四年,透過學油畫的傷友引介,玉茹報名參加「臺中脊髓損傷協會油畫班」。指導老師阮麗英從畫具應用、顏料基本概念引領她認識油畫,加上畫友們的經驗分享,她從臨摹作品漸漸畫出心中的景象,一筆一點畫出自己的天地。

  「清水的氣候潮溼,尤其到了秋冬季節,寒氣常使我的身體感到疼痛。」透過臺中市政府社會局社工及慈濟基金會的協助,玉茹住進養護中心,獲得更好的照護。離開熟悉的家人,獨自入住養護中心,除了慈濟志工定期前來探望關心,教會的牧師及教友們待她亦如同家人般的慈愛親切。

  第一次離開父親,玉茹畫了一幅幅送給父親,畫其實充滿感傷。她說:「父親為了照顧我,身體已經累壞了。為了不造成家人經濟負擔過重,我毅然離開最愛的清水臺中港,住進臺中市的護理之家;在萬般不捨下,畫下最後一瞥的臺中港黃昏。但是,我要表現的不是哀傷氣氛。圖中的紅色與粉紅色,是大家對我的愛、對我的期許,我就是畫中的鳥,要展翅高飛,往遠方飛去,展開另一個全新的未來。」

  玉茹很感恩養護中心克服了空間問題,特地將一樓約兩坪大的置物間整理為適合作畫的空間,這間小工作室設有畫架、畫布、顏料,以及各種尺寸的畫筆,讓她每天都能在工作室盡情作畫。

  走過重重疊疊的考驗,玉茹選擇勇敢掙脫生命的枷鎖,她「口繪」辦40場畫展,堅持做自己的舵手,才能看見風平浪靜後的美麗彩虹。

撰文、攝影/慈濟基金會

關鍵字: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