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慈濟醫院

媽媽寶寶都乾爽 北慈與13醫院擺脫尿失禁

  兒童與婦女都有兩成左右受尿失禁困擾,尤其生產過後發生尿失禁的比例可以高到四成,但這些受尿失禁困擾者中卻只有兩成的人出來就醫。時值母親節前夕,台北慈濟醫院特別攜手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臺灣楓城泌尿學...

乳癌病友怎麼吃 營養師提供分期營養照護建議

  乳癌為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第一位,發生率逐年遞增且有年輕化趨勢,但隨著醫學的進步,乳癌治療成效越來越好,預後也多能維持正常生活品質。但許多病友對於「罹患乳癌後的飲食」有許多顧慮,例如黃豆能不能吃、牛...

北慈提醒小酌變豪飲 無酒日正視酒害

  原本個性內向、容易緊張、不擅言詞的許先生今年41歲,他在大學時發現喝酒有助於社交,每每小酌就能放鬆情緒,跟人互動不會產生距離感。從那時開始,他慢慢接觸各式各樣的酒類,包括象徵品味的紅白酒、威士忌和調...

量化分析對比劑注射壓力值 北慈滲漏率改善

  隨著醫學科技發展,影像醫學檢查應用頻繁,其中對比劑在臨床用途非常廣泛,是疾病診斷的利器,常應用於電腦斷層、核磁造影、血管攝影以及尿路攝影等影像醫學檢查,但若是檢查時出現對比劑滲漏情形,將對人體軟...

北慈融合攝護腺切片 有效提升癌症確診率

  70歲的陳爺爺因攝護腺肥大、排尿困難而在他院確診為攝護腺癌,五年來前後經歷兩次傳統手術治療,可症狀卻沒有改善,抽血檢查也發現攝護腺癌指數持續上升,後續接受多次經直腸超音波攝護腺切片仍無法測得周邊腫瘤...

【台南】「愛,是人間最好的藥​」講座

臺北慈濟醫院院長趙有誠倡導「全人醫療」,以「愛」為藥引;鼓勵慈院同仁用心發現弱勢病人不為人知的苦難,讓溫暖充滿人間。​ 邀請您一起來聆聽優質與溫暖的醫療故事,不只救治身體的病痛,更要化解內心的傷悲。​...

以為痔瘡竟是大息肉 經肛門微創手術除病灶

  高齡82歲的黃爺爺前陣子開始,只要上廁所肛門就會出血,用手摸還摸得到一小肉塊,但他總以為是痔瘡,將小肉塊推回去就好。然而出血情況持續將近一個月,在家人的堅持下黃爺爺才來到台北慈濟醫院就醫。   大腸...

春季養生又養肝 北慈中醫提供食療與自製茶湯

  春溫、夏熱、秋涼、冬寒,自然界的氣候變化會對人體產生各種影響,而從3月立春開始,春季歷經六個節氣,天氣由寒轉暖,萬物萌發,正是適合養生、調理身體的好時節。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吳炫璋主任指出:「所有生...

北慈與翡翠水庫管理局合作 失智友善落實社區

  為促進失智長者參與社會活動,推廣失智友善社區理念,台北慈濟醫院承辦新北市衛生局失智症社會處方試辦計畫,透過醫師開立社會處方,鼓勵失智長者參與藝術、音樂、運動、大自然等多元活動,以達到預防及延緩失...

聽力下降以為老化 耳朵後入路手術移除聽神經瘤

  67歲的李先生兩年前開始有左耳聽力下降的情況,時常聽不清楚家人說話的聲音,原以為是年紀漸長所導致的老化性聽力障礙,因此並不以為意。直到半年前情況越發加重,甚至時常聽見「嗡嗡嗡」的雜音,加上四肢出現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