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健康
-
【慈濟中醫專欄】治療顏面神經麻痺中醫有撇步在冬季或是早晚溫差變化大的時節,中醫門診不時可見到有因面部偏癱的患者,透過西醫師的介紹而前來尋求中西醫的合療。「顏面神經麻痺」分為中樞型與周邊型,因腦血管疾病如腦中風、腦瘤或是腦膜炎等所造成的面...
-
確診兒童併發腦炎 北慈醫師籲及時就醫診治2歲的許小弟確診新冠肺炎,確診後第三天突然高燒至41度,出現嘔吐與痙攣,許爸爸緊急將他送往台北慈濟醫院急診。抵達時心跳每分鐘達200下,意識模糊且呈現嗜睡無力狀態。抽血檢查發現前降鈣素(PCT)發炎指數高達17(...
-
新冠染疫康復者整合門診 康復之路花蓮慈院陪你大部分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者會逐漸好轉,但有一定比例的病人,會出現行動力下降、全身疲倦、呼吸困難、長期咳嗽等症狀仍會持續,甚至出現慢性腎疾病等後遺症,若感染三個月後,症狀仍持續就是長新冠綜合症。花...
-
三次命懸一線良醫化劫 二十年守護大埔醫病情「累積十二萬多公里的路程,堅持二十年的醫療願力。」大林慈濟醫院中醫師葉明憲,自2003年開始,每週三開車到嘉義縣大埔的醫療站,行經蜿蜒的山路,甚至歷經落石的崩塌,往返車程需三個多小時,來回一百二十公里,只...
-
腳踝扭傷骨折 大林慈院提醒即早治療避免關節炎走路不慎扭傷腳踝,有時不只是多休息就好!嫁到嘉義的陳小姐抽空回屏東娘家探望長輩,在外出購物不慎踩空扭傷腳踝,當時醫師判斷小腿腓骨骨折無需開刀。但她回家後腳腫得像「麵龜」,痛到行走困難。大林慈濟醫...
-
夏日心臟保養 花蓮慈濟中醫教護心秘訣6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代表進入炎熱的夏日,天氣逐漸轉熱,溫度節節升高,只要離開冷氣房走動一下就滿身大汗,但流太多汗,小心可能引起「心氣虛」。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陳中奎表示,中醫觀點「汗為心之...
-
器捐中心20周年 花慈李毅醫師簽器捐意願書「健康的身體活,健康的心態走。健康的時候做出健康的決定。是我在退休前,給自己最大的祝福」-花蓮慈濟醫院醫務秘書李毅醫師 衛福部與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以下稱器捐中心),於6月25日共同...
-
長者評量缺肌力 保持健康9項功適當的運動可以降低長者衰弱、失智的風險。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面臨人口快速老化,如何協助長者健康生活的同時享受快樂的銀髮人生成為重要課題! 為能早期發現長者功能衰退的徵兆,國民健康署建置「...
-
末期乳癌要化療嗎?新型標靶藥物慢性控制一位60歲婦人,去年在台東馬偕切片診斷為乳癌,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已有肺部及骨頭之轉移。經三個月的CDK4/6抑制劑及抗荷爾蒙藥物治療,肺部的轉移病灶近乎消失不見。台東馬偕腫瘤治療科蔡承志醫師表示:乳癌是一種從...
-
間質幹細胞開啟新視界 花慈與向榮生技合作隨著3C產品的普及,因為用眼過度導致視網膜退化出現年齡下降的趨勢。花蓮慈濟醫院眼科研究中心承接科技部「前瞻技術產學合作計畫」,與向榮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攜手合作,共同發展應用異體間質幹細胞為基礎的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