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皺紋代表智慧。」而美國幽默大師、小說家馬克•吐溫卻說:「皺紋只是告訴你,這裡曾經有過笑容。」2022年3月12日,臺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在慈濟中區榮董願力讀書會演講,以馬克•吐溫這句話為主題,暢談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人生。
最近兩三年來,全球媒體不是繞著敘利亞難民,就是新冠疫情議題打轉,尤其疫情撼動全球人類生命、生活、經濟命脈,工作、娛樂、上學、旅遊等等,都因疫情而改變了既有模式,沒溫度、也沒情度;如常的生活步調被打亂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相對也拉遠了。
疫情方興未艾,人們眉頭還深鎖,皺紋加深也增多,找不出任何快樂的出口,而在地球的另一端新的征戰又起。烏俄的衝突,短短不過十來天,全球即陷入恐慌情境,布蘭特原油每桶已漲到一百五十美元,何時會來到兩百美元,沒有人知道。相對的,穀物、天然氣和其他物資價格也跟著節節飆升。諸如此類,怎能不讓人煩惱憂傷呢?
簡守信院長說,他自認識證嚴上人以來,很少看到他開心過。此世代的局勢,更讓上人憂心與不捨這些流離失所的難民。他說,「相信各位事業家,一定也會為未來的局勢憂心忡忡吧!所以臉上的皺紋一定也增加不少。」
幽默的簡守信院長話鋒一轉,「人一出生的第一件事就是哭,必須吸入大量的氧氣,才哭得出來。人是先學會哭,再學會笑,『笑』要經過學習,所以人出世人間需要極大的勇氣。」當然笑容有很多種,有人笑裡藏刀,有人笑中帶淚。有人認為人生很苦,以現在的局勢來說,好像看不到任何希望。院長說,「其實笑中帶淚何嘗不是帶動前進的力量。」
簡守信院長以醫學觀點分析,人體有六百五十塊肌肉在支持身軀,而全身的骨骼只有二百零六支。其中臉部肌肉就有四十二塊,而且這些肌肉非常細膩,「全身老化最慢的就是肌肉,我們不妨多運動,讓表情更豐富,時時保持陽光燦爛的笑容,帶給人們好臉色。」
他舉柴契爾夫人臉上的笑容為例,雖然布滿皺紋,卻是一種美麗的象徵。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夫人,雖然不善言辭,但是她的苦幹實幹,展開雙臂接受難民。每當她一上臺,那股母親的溫柔,就帶給全世界對德國的尊重。梅克爾夫人也是德國有史以來,任期時間最久的總理。
簡守信院長又說,笑容是需要被提醒的,「若要別人笑,自己要先笑。皺眉和微笑都是同一動作,何不多多微笑,帶動別人一起對你笑。」疫情期間,醫療院所工作量多、緊繃,簡守信院長常常告訴醫護同仁,「戴著口罩也能透過眉目傳情,讓病患了解我們對他的關心,帶給他們快樂,為健康加分。」當然,他也鼓勵與會的人士,多多運動、走路練肌肉,紓壓又能強化脊椎。在生活當中,有效利用每一寸臉部肌肉,尤其在家裡對待家人,更需要臉部的表情,增進親子關係,讓家庭生活更豐富有色彩。
撰文/林百脩、張麗雲;攝影/陳麗雪、徐金生、廖建明、留榮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