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科技日新月異,花蓮慈濟醫院與鈦隼生物科技公司攜手打造為「未來手術室」的新趨勢,運用鈦隼生物科技所研發出的「機器手臂立體定位導航手術設備( Model Name:NaoTrac)」,結合花蓮慈院高度專業醫療技術,完成置放腦室引流管第一期人體試驗。其成果已發表於歐洲知名醫療期刊Acta Neurochirurgica ( https://pse.is/4cnkm4 )。
試驗共收案14位病人,手術成功率為100%; 第一次成功置放率為92.8% ,遠優於傳統手術的40%成功率。相較於傳統手術18-40%的出血併發症,此14位病人在機器手臂控制下,完全沒有併發症產生。花蓮慈院與鈦隼生物科技在2017年,即開始機器手臂導航手術設備之開發。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透過智慧醫療科技來進行模擬,並且輔助外科醫師進行治療計畫,是未來的趨勢。而機器手臂技術就是現行最先進的方式之一。
鈦隼生物科技所研發出的機器手臂立體定位導航手術設備(NaoTrac)於2021年 4月取得歐盟准證(CE Mark);並在2022年7月取得臺灣准證(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目前正積極推廣國內外合作業務。 花蓮慈濟醫院神經醫學科學中心主任,同時也是此案臨床主持人的邱琮朗主任表示:「根據我們的經驗,NaoTrac 具有幾個優勢。首先,它的非侵入式、非接觸式的患者登記過程,快速而準確。憑藉其機械臂的額外優勢,該系統可提供到手術關注區域的精確導航。其次,該系統易於使用。該系統的使用類似於導航系統,患者登記過程很快。外科醫師學習歷程可以專注在學習如何控制機械臂。再來,機械臂在將器械引導至手術關注區域時提供穩定性。 NaoTrac 中獨特的器械配準系統可提供機械臂所持手術器械的實時位置。 」
機器視覺技術原本在醫療計畫中,被用於圖像的分析與檢查, 現在機器視覺也可以用來協助外科醫生來協助手術。其精準度是運用了機器視覺來採集數十萬個面部數據點來構建 3D影像,相較於傳統導航的紅外線定位技術來說可更精確的提供資訊給外科醫生執行手術規劃。花蓮慈院與鈦隼科技6月份已完成簽屬合作備忘錄,透過雙方強強聯合,打造出「未來手術室」的願景,朝向更精準的手術來進行引導;例如: 腦部內視鏡手術、細胞植入等術式,幫助更多有需要的病人與家屬。
撰文/黃思齊;攝影/蔡仁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