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醫學密碼 用心看見疼痛

台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為病患看診資料畫面

  「人生無常,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則;隨著時間流轉,身體的新陳代謝也是分秒不停。」證嚴法師教導弟子體悟生命來去有如花開花謝,本是自然法則。在醫院看盡生死,明白自然法則,卻也看見病人身體疼痛發生,有時會痛不欲生,此時要靜心體悟生命法則恐怕難上加難。醫療人員治療病變受損的細胞,減輕、改善病人的疼痛感,安頓病人身心,無疑是極為重要的課題。

  回顧十六世紀時的歐洲,當時的醫師治療不幸骨折卻又必須當場截肢的傷者,做法是把滾燙的沸油與燒得火紅的烙鐵往傷口上淋澆、烙印,這個做法如今看來似乎是十分殘忍,讓人瞠目結舌,但在古代歐洲的戰場上卻是常規運用在傷兵身上。

  行之有年的做法,只因為當時的人普遍認為火藥有毒,必須用沸油或烙鐵方能止血、解毒;錯誤的醫療概念則是以為,這麼做可以達到止血且凝結傷口的功效,幫助病人比較不會感覺到疼痛。最倒楣的是為國征戰的士兵,身受重傷還得承受烙印傷口的劇烈苦楚。

  這種治療方式直到某次戰場上缺乏補給,沒有足夠的油「處理傷口」,才被一位理髮師出身的軍醫意外發現事實與想法居然出現很大差異。當時是因為接骨木油不足,治療傷口前無法進行煮沸的程序,這位半路出家的軍醫不忍心用烙鐵灸燒傷兵,決定改用玫瑰油、蛋黃與松節油混合再塗敷傷口,傷兵接受溫和的方式治療,不但發燒、出現敗血症的人數較之前大為減少,感染、敗血症大幅減少,傷口也得以癒合。

  兩種背道而馳的處理傷口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結果,揭曉原由已是數百年後。醫界慢慢搞清楚,原來淋澆滾燙的熱油、烙鐵用在傷口上,會破壞人體更多組織,壞死的組織成為細菌繁殖的溫床,又容易引發更多感染。

台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為病患看診資料畫面

  另一個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的三國時代。企圖心強烈的曹操,身處爾虞我詐的年代,因無所不在的頭痛找上名醫華佗,施以針灸治療後仍反覆發作,華佗建議安排手術,在頭顱打幾個洞,徹底解決腦的問題。也許那時他已經發明名為「麻沸散」的麻醉藥品,病人可以在沒有痛苦下開腦剖腹,這種在現代醫療司空見慣的治療方式,卻讓曹操疑心大起,誤以為這是華佗被敵營買通,想要謀殺他的技倆,華佗救人不成反而遭罪下獄,最後還被處死,可謂歷史上最緊張的一段醫病關係。

  時間再拉更近一點到一八九四年,清廷在中日甲午戰爭大敗,李鴻章代表官方赴日談賠償條件,半途殺出刺客開槍命中他的頭部,造成臉部受傷。返國治療後,傷口雖癒合卻不時頭痛,那時的宮廷御醫診斷是因為外傷引發頭風。意想不到的是,一年多後,李鴻章出訪歐美前往德國,對他的慢性頭痛得到驚發現。

  當時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聊天提起 發明僅七個月的「一種光」,這就是被後世普遍使用可以透視人體,讓骨骼露出原形的 X 光,李鴻章成為第一位接受 X 光檢查的華人。一照之下,頭痛之謎真相大白,原來刺客的子彈還卡在顏面骨裡,只不過考量手術風險,子彈始終沒有取出,頭痛也只能陪著他到生命的最後。

  由此可見,正確的醫療觀念建立 也需要與時俱進。 如今現代醫界很多想法,也都是經過 反覆驗證得到的結果。在還不了解疼痛 的年代,曾經以為那不是很重要的事, 誤以為「忍一忍就好」,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很容易因此低估疼痛對病人身心造成的重大影響。

台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為病患看診資料畫面

  疼痛的感受應該沒多少人會喜歡, 然而,疼痛卻是生物界最有效的防衛機轉,任何突然出現的疼痛都可能是身體 損傷的警訊,提醒身體做出適當的反應,避免受到更嚴重的傷害。

  疼痛治療所牽涉到的絕對不只是單一局部的問題而已,它可能包括各個器官的問題,甚至精神面在內的綜合考量。備受慢性疼痛長期困擾,勢必嚴重影響生活,最令人不捨的是走到生命末期的安寧病人,往往為了改善疼痛問題,讓他們吃了一大堆藥,結果是神智不清、 失去行動力。

  改善末期病人的疼痛症狀,讓生命的延長更有意義,這是對生命最大的慈悲,搭配包括:芳香療法、按摩等更人性的做法,膚慰病人疲憊的身心,發揮更適合病人身心靈的整體考量,讓他們得以笑對生命的終點。

  拜醫學進步所賜,疼痛的存在與疼痛治療的重要被愈來愈多醫療人員看見, 這就意味著醫療的進步,更是病人的福氣。愈來愈多醫療人員已能理解到,一個疼痛點症狀的出現,背後可能是由許多因素錯綜複雜造成的結果,改善疼痛的方式也因人、因症狀而異,有些人服用適當的止痛藥,接受中醫針灸、調理跟復健物理等保守治療可以發揮階段性的作用,疼痛科特別門診更精準的疼痛介入治療,多科合作也能讓治療更有成效。

撰文/簡守信(臺中慈濟醫院院長);攝影/江柏緯(取自臺中慈濟醫院官網
【本文為「人醫心傳」】授權刊登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