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慈響應台灣無酒日 酒精成癮勿漠視

陳益乾主任表示民眾飲酒有害身體健康。

  5月9日為 「台灣無酒日」,根據台灣國民健康署2018年的統計,平均每天有11名飲酒者因不當飲酒行為失去生命。45歲的周先生,從高中時期開始接觸含有酒精的飲料,每天喝一罐烈酒已成為他的習慣,若沒飲酒情緒就會變得暴躁、焦慮,甚至出現暴力行為,兩年前也罹患酒精性肝炎,身體每況愈下。日前全身無力、貧血,已無法勝任工地工作,至台北慈濟醫院急診檢查後發現血紅素只剩下5.7(正常數值為13),且報告顯示全是紅字,轉介身心醫學科陳益乾主任評估,發現長期酗酒是周先生貧血及身體問題的根源,經評估至身心醫學科病房住院,治療其酒精戒斷及身體併發症,脫離酒精,身體器官得到復原的機會。目前周先生正透過藥物及精神科團隊介入穩定治療中。

  酒精成癮是指一個人無法節制飲酒而導致腦部及身體器官的損傷,影響其行為並衍生諸多社會及家庭問題。陳益乾主任提到,沒有健康的飲酒量,喝酒百害而無一利,長期飲酒常會出現腸胃出血、肝病變、胰臟炎、糖尿病、癌症、腦部損傷、失智及諸多精神症狀、情緒症狀等健康問題。對上述案例,因長期飲用烈酒造成胃壁黏膜受損,無法有效吸收葉酸、維生素B12,以至於葉酸不足,容易造成貧血、造血功能不全,是常見且容易被忽略的問題。更值得關注的是國人有47%帶有變異型的乙醛去氫酶(ALDH2)基因型,飲酒後會造成身體乙醛堆積,乙醛是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的一級致癌物質,過量飲酒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

  酒精會造成全身器官的傷害,治療酒精成癮的患者需進行系統性的身體檢查,包含肝功能、胰臟功能、造血功能的血液檢查,必要時安排腦部影像及腹部超音波檢查。醫生透過專業,診斷是否為酒精成癮及評估身體併發症,治療上則分成中毒期、戒斷期、戒除期、復健維持期四個階段。陳益乾主任表示,酒精中毒期會評估病患身體存在的疾病及潛伏外傷的可能性,處在急性焦躁狀態具潛在攻擊危險時,會適度給予合適之鎮靜藥物,並且補充足夠的營養、水份及維生素B1。戒斷期對於長期喝酒的病患最具挑戰性,常伴隨著併發症,像是自律神經會過度興奮、心悸,腸胃不適,且容易產生意識混亂,若合併譫妄時,未及時治療死亡率將近10%,此時採用合適藥物減少戒斷症狀。戒除期則會使用戒酒藥物,並追蹤回診狀況,以台北慈濟醫院為例,針對此時期的患者,會進一步邀請個案參與戒酒治療計畫,提升個案改變動機。最後的復健維持期針對病患提供功能評估,安排後續轉銜職能治療與職業重建。

  台灣目前規範18歲以上可以購買酒類飲品,且便利商店、大賣場隨處可見,受到文化趨勢影響,台灣進口的酒量也逐年攀升,所以飲酒衍生的問題相當廣泛。陳益乾主任呼籲民眾以茶代酒,並邀請民眾5月9日早上十點至下午五點,於松山文創園區參與「無酒日嘉年華」,藉由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台灣酒害防治協會安排的衛教講座、攤位,一同認識酒精的健康危害。

撰文/李筠;圖片/范宇宏、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台灣酒害防治協會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