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台灣在內,共有15個國家、地區及299位來自海外與98位臺灣人醫會成員,於2023年9月29日起到10月1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行為期兩天半的第二十七屆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
在醫院特色分享課程中,台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以四個醫病故事,呈現台北慈院面面俱到的全人醫療理念。
第一個故事,十年前,一位原本活潑的10歲小女孩,因莫名發燒感染,最後發展成需要高位截肢的情形,台北慈院集結小兒科、整型外科、骨科醫師及身心科醫師共同討論治療計畫,希望能盡可能保留手肘及膝關節,未來仍能有自理及寫字畫畫的能力,出院那天,媽媽雖來自越南,仍用心地以端正中文字寫下一封信向醫療團隊表達感謝,小女孩如今20歲了,不再充滿畏懼和敵意,社區志工仍持續不間斷地陪伴這個家庭。
第二個故事,是一位心臟衰竭的爸爸,很幸運的獲得換心機會,醫療團隊在簽屬手術同意書,才發現唯一的親人是未滿18歲的女兒。當初,這位爸爸是抱著小女孩早晚打工還太太欠下的卡債,換心小組手術結束進行家訪時,幫忙打掃及教導女兒如何照顧爸爸及打點家裡,也請慈青當家教協助複習功課,趙院長甚至比她的爸爸還緊張,親自教授口試技巧,她也靠著自己的實力以正取第一名考進了慈大護理學系,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她已經四年級在台北慈院實習,未來有能力照顧自己也能照顧爸爸。
第三個故事,一位280公斤的先生,行動不便讓他無法出家門就醫,皮膚科醫師、營養師、社工師以及減重的醫師共同進行家訪。減重的醫師很頭痛,發現無論怎麼進行擺位都無法放上手術臺,便跟病人約定,只要減到160公斤以下就馬上進行手術,他開始吃素並力行健康的減重處方,志工為了瞭解他減重的進度,甚至開著自家車載著他到內湖環保站,使用過磅車子的磅臺秤重。那一天,他久違的出了門、曬了太陽,高興到手足舞蹈,今年他終於達到了150公斤,終於能履行和醫師的約定,可以進行手術了!
最後一個是進行式的故事,一位43歲260公斤的先生,右腿長了一個腫瘤,看遍了許多醫生都認為他是太胖造成的,進行電腦斷層才確定是因為腫瘤太大了,切片後診斷為神經纖維瘤,但因為五年內腫瘤就長大了31公分,仍未能完全確認是否為良性,這顆腫瘤大大影響了他的生活。他以前是一位卡車司機,現在連上廁所都有困難,剛到醫院的幾天,原本脾氣很壞,對照顧者的口氣非常不好,但在大家共同的關懷下,成了一個懂得感恩的人,醫療團隊目前仍在制定治療計畫,希望下次能分享他康復的故事。
(撰文:吳宜芳、蔡麗莉;圖片:凌翠蓮;資料來源:引用及改寫自「慈濟人醫年會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