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人生高度 花蓮慈院自產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

脊髓損傷病人阿翰(中)與花蓮慈院團隊在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中分享「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治療成果。

  「能重回站著的高度,真的很開心,不再只是看著天花板。」在輔具的支撐下,一步步往前邁進的阿翰,是位癱瘓2年的脊髓損傷病人,今年9月底接受花蓮慈濟醫院「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由花蓮慈院基因暨幹細胞研製中心進行細胞自產培養並回輸,短短不到2個月,原本已失去知覺的下半身,漸漸感受到腳底、大小腿麻的感覺,阿翰開心的說,他真的非常幸運,也是非常感謝慈濟志工分享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資訊,讓他有機會重回行走的夢想。

  今年32歲的阿翰,2021年9月因為一場工作意外,導致胸椎第12節脊髓損傷,當下他的肚臍以下完全失去知覺,讓他印象深刻的是醫師說「若是2個月內都沒有恢復感覺,基本上永遠就是這樣子了。」一開始他還能樂觀面對,直到半年後,下半身遲遲感受不到知覺,阿翰對人生也失去了希望,在慈濟志工的關懷陪伴下,阿翰得知「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治療方式,讓他抱著一絲希望前來花蓮慈院治療。

  9月底完成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手術的阿翰,經過積極復健,目前能感受到腿麻,阿翰笑著分享,像是他想讓他的右腳大拇指翹起來,右腳大拇指就會感覺到特別麻,或是藉由助行器及輔具行走時,以前都是要用腰部甩動腿甚至不會動,但術後明顯感受到大腿肌肉麻麻的,而且現在可以用大腿根部或是骨盆的力量嘗試跨出步伐。他說,輪椅坐久了也是會鬱卒,能夠復健、站起來、能夠走,就算是需要藉由輔具那也是開心的事,也很感恩花蓮慈院的醫療團隊,不僅照顧他的身體,也一併照顧到他的心靈,是支持著他很重要的一股力量。

脊髓損傷病人阿翰(中)說,能夠站起來、能夠走,就算是需要藉由輔具那也是開心的事,也很感恩花蓮慈院的醫療團隊,不僅照顧他的身體,也一併照顧到他的心靈,是支持著他很重要的一股力量。

  花蓮慈院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申請計畫,是臺灣第一個取得衛生福利部核可用在臨床上神經損傷的療法,2022年更成為全臺唯一能夠自行幫患者培養幹細胞做脊髓損傷治療的醫院。基因暨幹細胞研製中心主任孫立易表示,2003年啟用了當時臺灣第一間符合GTP規範的細胞製劑製備實驗室,執行了全球首例造血幹細胞治療腦中風的臨床試驗。歷經15年後,由於政府修改特管辦法開放自體細胞治療,花蓮慈院將其提升等級後,引進相關技術與最新設備,再次積極投入細胞製劑製造,希望將細胞治療繼續發展成慈濟醫療特色。目前已經累積6例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個案,其中有5例是藉由花蓮慈院的基因暨幹細胞研製中心,自產培養的幹細胞進行治療。

神經外科部主任蔡昇宗,分享阿翰為「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由花蓮慈院基因暨幹細胞研製中心進行細胞自產培養並回輸。

  「『行走』是脊髓損傷病人過去遙不可及的一個目標,透過細胞治療現在真正能夠落實並看到進步的樣子。」神經外科部主任蔡昇宗表示,幹細胞的植入手術只是一個開始,讓神經有重新連接與修復的機會,透過跨團隊的合作,在幾位患者身上初步看到他們能夠比較快的從不單單是能夠站立,甚至能夠行走幾步的進步。

脊髓損傷病人阿翰(中)說,能夠站起來、能夠走,就算是需要藉由輔具那也是開心的事,也很感恩花蓮慈院的醫療團隊,不僅照顧他的身體,也一併照顧到他的心靈,是支持著他很重要的一股力量。

  在細胞治療中,復健是很重要的一環,神經外科部物理治療師吳明勇也分享,傳統的復健在過了黃金期之後,多著重於剩餘的功能,比如說脊髓損傷病人的腳不能動了,就會訓練他的手部,中風病人右側不能動彈,則是訓練他們的左手、左腳,如今透過細胞療法,重新提高神經的可塑性,因為細胞有了再生的機會,反而得增加病人的腳部訓練,透過大量且正確的復健來誘發動作,讓他可以重新產生活動及功能。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慈濟大學主秘何昆益、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以及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暨慈濟醫療董事王正一、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茂士榮再生科技董事長蔣行等人蒞臨發表會見證成果,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特別錄製影片,送上祝福。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說,慈濟關懷脊髓損傷病友已經超過50年,結合慈善、醫療團隊不僅幫助病人也支撐著他的家庭,看到阿翰的成功,為他感到開心。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表示,花蓮慈院38年前創院時,最大的目標是讓脊髓損傷病友站起來,如今慈濟團隊做到了,希望未來能幫助更多的病友有機會重新站起,不再為脊髓損傷問題所擾。

  蒞臨發表會的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說,慈濟關懷脊髓損傷病友已經超過50年,並以「脊髓損傷醫療重建基金專戶」支持著脊損病友,結合慈善、醫療團隊不僅幫助病人也支撐著他的家庭,看到阿翰的成功,為他感到開心。

  目前全台有6萬5千人以上的脊髓損傷患者,且平均年齡僅27歲,這些人都還有漫長的人生,但是卻在生活上許多部分都無法自理,這對病人及家庭帶來很大的負擔。林欣榮院長表示,花蓮慈院的目標是成為讓癌症、絕症、難症病人,都能在這找到希望的醫院。

林欣榮院長表示,花蓮慈院的目標是成為讓癌症、絕症、難症病人,都能在這找到希望的醫院。

撰文/黃思齊、江家瑜;攝影/陳安俞、許惟知、許俊吉、周素瓊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