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下鄉「藥」健康 花慈與裕隆守護長者健康

花蓮慈濟醫院與裕隆汽車共同改善智慧藥箱,在12月1日於「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分享二代智慧藥箱。

  忘記藥怎麼吃?忘記拿藥?領取藥物要花超過半天時間......,「服藥」看似簡單,卻是不少長期用藥慢性病人,尤其是高齡患者常見的難題。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許文林帶領護理部與癌症中心團隊,與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儀科中心在2021年合作開發出「模組化遠距健康照護系統-智慧藥箱」榮獲第18屆國家新創獎「臨床新創獎」肯定後,2022年裕隆汽車以專業製造技術加入團隊,共同改善智慧藥箱,並在12月1日於「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舉辦聯合記者會,分享二代智慧藥箱的成果。

  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副院長許文林、癌症研究中心主任許仁駿、護理部主任鍾惠君以及裕隆汽車生產技術部經理彭百君、處長劉勇德、科長謝一鋒等貴賓與會,一起見證成果。

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表示,智慧藥箱的誕生,不僅有遠距就醫、提醒病人用藥等功能,且藥物還是由專業藥師所調配,這些都能幫助偏遠地區的病人與家庭。

  林俊龍執行長表示,花東地處偏遠,隨著人口老化,慢性病病人也隨之增加,是目前需要積極解決的問題之一,而智慧藥箱的誕生,不僅有遠距就醫、提醒病人用藥等功能,且藥物還是由專業藥師所調配,這些都能幫助偏遠地區的病人與家庭。

  「感恩裕隆汽車看見醫療的需要。」林欣榮院長說,非常感恩裕隆汽車與花蓮慈院的研發團隊,不僅能幫居家醫療病人,也能一起守護偏鄉民眾。

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說,非常感恩裕隆汽車與花蓮慈院的研發團隊,看見醫療的需要,看見病人的需要。

  裕隆汽車表示,花蓮慈院一直是醫療產業的典範,不僅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也讓花東的鄉親們享有完整的醫療資源。近年,裕隆汽車也以本業推動「幸福輪轉手 南迴公益交通專案」,協助臺東南迴偏鄉居民就醫,提供偏鄉醫療交通的最後一哩路。如今跨界與花蓮慈院攜手開發智慧藥箱,充分落實裕隆「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核心精神,也是企業與醫療機構守護偏鄉居民,創造更多社會福祉的共同承諾。

裕隆汽車生產技術部經理彭百君分享,跨界與花蓮慈院攜手開發智慧藥箱,充分落實裕隆「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核心精神。

  護理部主任鍾惠君說,臨床上同仁常遇到子女可能多在外地工作,無法確認長輩是否有用藥以及正確用藥,或是因為花蓮地型狹長,醫療院所、藥局多分布在花蓮北區,甚至部分地區沒有藥局,領取處方箋藥物得來回奔波,都讓他們非常擔心,所以提升長者照護品質及準確用藥,是刻不容緩的問題。

護理部主任鍾惠君說,護理師在照護病人時發現許多長者不能正確用藥,所以提升他們的照護品質及準確用藥,是刻不容緩的問題。

  許文林副院長分享,新一代的智慧藥箱能提升正確用藥率,包含減少重複用藥、不按時服藥、自行改變劑量等等藥物遵從性不佳的問題之外,更縮小一半體積、增加穩定度等,除此之外,還具備視訊診療的功能,讓病人遠距就醫,弭平醫療資源不均,是幫助病人與家屬最佳的輔助。

花蓮慈院與裕隆汽車設計新一代的智慧藥箱能提升正確用藥率,包含減少重複用藥、不按時服藥、自行改變劑量等等藥物遵從性不佳的問題之外,更縮小一半體積、增加穩定度等。

  裕隆以其精密製造專業重新設計智慧藥箱,不僅保留了第一代智慧藥箱的功能還增加了新的功能。重新打造全自動平台來管控流程與記錄數據,不僅能透過燈光與聲音提醒用藥,加入人臉識別技術,避免使用者拿了藥物卻沒有服用的情況發生,若是使用者沒有在設定的時間內服藥,將以文字及影像通知家屬或指定人員。同時優化原有的物聯網技術(IoT)可連結血糖機、血壓機與心電圖記錄器等個人化醫療器材,不僅提醒使用者定時測量,也能將使用者每次測量的生理狀況自動化記錄在系統中。另外也能讓醫療人員透過遠端控制,查詢使用者服藥遵從性與生理數據,提供給臨床人員作為遠距視訊醫療決策參考。

癌症研究中心主任許仁駿表示,智慧藥箱可依使用者所需藥物數量與服用頻率進行調整,其中,藥包方式將藥物單獨密封包裝,避免交叉汙染與受潮。

  癌症研究中心主任許仁駿表示,智慧藥箱可依使用者所需藥物數量與服用頻率進行調整,其中,藥包方式將藥物單獨密封包裝,避免交叉汙染與受潮。另外,連續處方箋用藥病患可透過模組化的藥盒,經由物流宅配將藥物送到病人手上,不論是醫療院所或健保藥局藥師,可經由智慧藥箱所提供視訊功能向病患進行身分確認與衛教後才能啟用;而為了讓年長者方便使用,藥盒設計簡單更換方式,讓使用者能自行更換由藥局或是醫院寄送的新藥盒。

癌症研究中心主任許仁駿表示,智慧藥箱可依使用者所需藥物數量與服用頻率進行調整,其中,藥包方式將藥物單獨密封包裝,避免交叉汙染與受潮。

  花蓮慈院、慈濟醫療法人與裕隆汽車聯手合作,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第三項目標「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促進臺灣所有民眾都能得到高品質的健康生活與平等醫療。

撰文/江家瑜;攝影/黃銘村、許俊吉、劉明繐、江家瑜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