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院中醫專欄】中西合療分時辰治失眠

中醫治療失眠已有數千年的臨床經驗,中醫認為不同時間點的失眠,有不同的病因,需要用不同的方法來對症治療。中醫建議民眾,盡量在23點前入睡,因為23點之後是肝膽經運行的時間,是身體自我修復,代謝一整天的疲倦與毒素的時間。

子時失眠:許多人在23點時,躺在床上翻來覆去,不易入睡,中醫認為是「膽經」的問題。因為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快速的步調,緊繃的情緒都會使膽經變得僵硬,導致難以入眠,這時候除了以中藥或針灸來疏解肝膽,調和陰陽之外。自我保健方面可以在入睡前敲打放鬆位於身體側邊的膽經,或是用雙手拳頭揉按頭部側邊的太陽穴區域。

丑時失眠:許多患者會抱怨1點到3點睡得很淺、容易醒來、非常多夢,甚至在半夜會受驚易醒,這都是「肝經」不調造成。臨床上會使用滋補肝腎與平衡寒熱的中藥,使陽氣安然地沉睡於陰氣的懷抱,以解決眠淺易醒的問題。日常保健上切忌過度勞累傷及肝臟,並建議多食用桑葚、枸杞、黑芝麻等滋補肝腎的食物。

寅時失眠:發生在3點到5點,在這個時間醒來之後,不易再度入睡,或是多發夜咳氣喘,導致只好清醒等天亮。以中醫而論,3點是陽氣漸升,陰氣漸弱的時間,如果陰氣不足,無法約束陽氣,使得陽氣提早萌發,則會形成寅時失眠。再加上這個時間是「肺經」運行的時間,因此夜咳氣喘者往往好發於此時,治療上以滋陰潤肺的藥物為主。日常保健則可食用黑白木耳、雪梨、桑葚、百合。

撰文/吳立工(花蓮慈濟醫院主治醫師);圖片/Tcnews新聞中心;攝影/花蓮慈濟醫院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