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運動處方培訓 導入慢性病阻力模組長者運動

蓮慈濟醫院執行「東區醫院總額風險移撥款–偏鄉整合性醫療計畫」辦理臨床運動處方培訓工作坊,由慈濟大學教育傳播學院體育教學中心黃森芳副教授(前排左四)先主講SOAP模式臨床運動規劃等理論面。

  花蓮慈濟醫院執行「東區醫院總額風險移撥款–偏鄉整合性醫療計畫」,在7月12日辦理臨床運動處方培訓工作坊,由慈濟大學教育傳播學院體育教學中心黃森芳副教授先從理論面主講SOAP模式臨床運動規劃以及方式、時間、強度、頻率等運動處方原則,再由美力特區張紹暐、張家維兩位運動教練帶領學員分組實作「慢性病阻力模組」及「長者運動訓練」兩套訓練。

花蓮慈濟醫院執行「東區醫院總額風險移撥款–偏鄉整合性醫療計畫」辦理臨床運動處方培訓工作坊,由慈濟大學教育傳播學院體育教學中心黃森芳副教授先主講SOAP模式臨床運動規劃等理論面。

  花蓮慈濟醫院承接健保署東區業務組「東區醫院總額風險移撥款–偏鄉整合性醫療計畫」,自2024年起已連續二年開辦「運動處方養成系列課程」。去年間,門諾醫院、關山慈濟醫院初次導入,分別於花蓮縣萬榮鄉文化健康站及臺東縣鹿野鄉瑞源社區導入運動處方服務。每位個案平均接受為期三個月以上的個別化運動介入,並配合專業指導與追蹤管理。根據介入前後的空腹血糖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具有統計上顯著下降,並以糖尿病前期的個案改善最為明顯,顯見運動處方在偏鄉社區實施已展現初步成效。

美力特區張紹暐教練進行專題分享,透過實際影片案例,介紹慢性病患者、長者族群及無運動經驗者等訓練模式

  第二屆臨床運動處方培訓工作坊雖僅開放30個名額,仍吸引花東地區醫師、護理人員、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等醫事職類人員踴躍報名,反應熱烈。不少學員更於清晨自臺東出發北上花蓮參與本次課程,其中亦包含基層衛生所的醫護人員,展現對運動處方實務應用的高度關注與學習熱忱。

學員分組進行實作,由張紹暐教練(中)與張家維教練(左)分別帶領,示範並指導可應用於慢性病與長者照護的運動處方模組。右為助教許美玉護理師。

  黃森芳指出,在許多國外的研究中,規律運動有助於身體各生理系統、器官、組織與細胞的健康;高心肺適能有助於降低冠心病、心臟衰竭等多種疾病死亡風險;研究也發現運動,對中風復健、心臟衰竭治療、糖尿病控制、預防糖尿病......等等都有幫助。

  黃森芳指出,在歐、美、英、澳、新加坡等國,醫院裡設有臨床運動中心,醫師開立運動處方給有需要的病人,由臨床運動專師或治療師協助指導病人進行運動訓練治療疾病,有數十年的歷史了。運動處方在臺灣雖起步較晚,但與賴清德總統推動的健康臺灣深耕計畫方向一致,很適合在社區推動。

張家維教練示範並指導可應用於慢性病與長者照護的運動處方模組。

  黃森芳也指出,SOAP模式臨床運動規劃須根據個案健康檢查及運動前評估,列出個案的身體健康問題、體能程度、狀況或特徵等主客觀資料,作成評估建議與改善目標,並與個案共享決策。他也介紹有氧運動、阻力運動、高/中強度間歇運動、伸展運動、伸展運動、平衡運動、反應敏捷運動、等長收縮阻力運動訓練、垂直和水平律動訓練等不同的運動訓練方法的效果,及各種處方範例,希望有助於學員建構運動處方的規劃與原則。 

張家維教練示範並指導可應用於慢性病與長者照護的運動處方模組。

  午休期間,更有多位學員圍繞著黃森芳副教授,釐清課堂上的運動處方規畫概念,甚至討論如何在他們所在的機構、社區推動。花蓮慈濟醫院計畫執行團隊有趁此邀請各醫療院所學員商談進一步合作可能,特別是花蓮縣南區鄉鎮,希望對當地的長者、患有慢性疾病的居民有更實體的幫助。

張紹暐教練示範並指導可應用於慢性病與長者照護的運動處方模組。

  下午課程安排於慈濟大學大喜館進行實作練習,首先由美力特區張紹暐教練進行專題分享,透過實際影片案例,介紹慢性病患者、長者族群及無運動經驗者等訓練模式。60分鐘課程依暖身、主訓練及伸展三大階段進行設計,內容涵蓋呼吸功能強化、核心肌群訓練以提升身體穩定度,以及針對肌力與活動度的訓練與伸展,協助恢復關節活動能力。

撰文/游繡華;攝影/陳安俞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