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於7月27日,舉辦「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簡稱OSCE),共有13位第二年中醫住院醫師參加,分別來自花蓮慈院9人與台北慈濟醫院4人,今年測驗首次新增家庭醫學科考題,並於針灸科導入擬真皮膚模型,強化臨床操作的真實感與安全性,結合實境模擬與多科整合,全面評估住院醫師的臨床思維、診斷技巧與醫病溝通能力。
花蓮慈院何宗融副院長表示,OSCE測驗涵蓋六大臨床科別測站,包括內科、婦科、兒科、針灸科、傷科,以及首次新增的家庭醫學科,展現中醫在高齡與整合照護上的臨床應用。考生需在模擬診間中與標準化病人進行一對一互動,以完整的問診邏輯、四診技巧與辨證能力,以及處理病人情緒、家庭背景等多層面挑戰,貼近臨床真實情境。
中醫教育中心主任龔彥綸指出,今年新增的家庭醫學科考題,特別模擬中醫師進入居家或機構提供醫療的情境,因應政府長照政策對中醫角色的期待,而這樣的設計,能讓考生感受中醫在長照第一線的溝通與應對挑戰。
此外,今年針灸科站也首度導入擬真皮膚模型,有別以往多以貼紙標示穴位位置,這次改以皮膚、皮下組織與肌肉層皆完整的擬真模型進行扎針演練,不僅提高手感與定位準確度,也避免標準化病人長時間反覆受針的不適。針灸科主任林郁甯表示,希望醫師們在實際接觸病人前,能先熟悉正確的進針技巧,未來臨床操作時能更精準、安全,也減少病人不適感,達到更佳治療效果。
這次考生皆為中醫第二年住院醫師,每人先前已有OSCE經驗,來自花蓮慈院的林昱廷醫師說,OSCE有標準答案,但臨床沒有標準答案,透過測驗不僅熟悉經典的診療邏輯,也能學習在真實情境中思考多元對策,其中,最大的收穫,就是一邊找出新的方法,一邊複習學校所學,進而建立屬於自己的臨床思維。
林國偉醫師分享,在每次接觸病人時,他都會記取OSCE所學,努力做到視病猶親,若能觸及病人的心理層面,也期待能藉由中醫來幫忙他們。他也提到,自己任教慈濟大學解剖學課程已25年,對於針灸操作中穴位定位與安全深度有很大的幫助,因為這些知識對他來說不僅提升操作準確度,也讓病人更安心。
這次OSCE測驗邀請來自花蓮與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的六位資深醫師擔任考官,包括中醫針灸科主任林郁甯、中醫預防醫學中心主任陳中奎、中醫教育中心主任龔彥綸、林崇舜醫師、台北慈院中醫內科主任謝伯駿與中醫兒科主任廖子嫻等,在診間內評測試驗內容並立即給予考生回饋。
花蓮慈院中醫部自2016年起承接衛福部推動的中醫OSCE計畫,並持續發展中醫OSCE教學場域與考官師資培訓機制,累積豐富教案與標準化病人訓練經驗,逐步建立東部具代表性的中醫臨床教學中心。測驗特別從9月提前於7月辦理,作為第二年住院醫師完訓前的重要評估,協助他們回顧學習成果,也讓教學與訓練無縫接軌。
何宗融副院長說,學校教授的是理論,但臨床實作、問診技巧與醫學倫理,往往需在實際操作與老師引導中逐步養成,OSCE不只是測驗成績,更是學習反思的過程,讓學生與老師都能檢視訓練成果,一同成長。
撰文、攝影/江家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