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院與身知島攜手 金曲歌手獻聲療癒人心

歌手蘇瓦那(前排左)、凡阿楚(前排中)、「身知島製作」藝術總監董桂汝(前排右)以及永續發展辦公室高專藍陳淯(後排右),在演出結束後開心地與大家一同合照留影。

  花蓮慈濟醫院永續發展辦公室於九月二日與「身知島製作」攜手,在門診大廳溫暖呈獻「慈濟共聲,島嶼共融」藝術公益音樂會。金曲歌手蘇瓦那・恩木伊・奇拉雅善,用觸動靈魂的歌聲,為花蓮慈院的同仁及病患,編織了一場充滿生命力與療癒人心的音樂饗宴。

來自臺東關山的金曲歌手蘇瓦那・恩木伊・奇拉雅善,歌聲溫暖而渾厚,是無數人心中慰藉的源泉。

  這場音樂會是萌發於「身知島製作」的藝術總監董桂汝。她堅信,藝術不應高懸殿堂,而應走入民眾的日常,深入生命的場域。她感性地表示,尤其在這變動與混亂日益加劇的時代,醫院是讓藝術擁抱人心的最佳舞台。身知島製作始終思考著藝術如何透過音符與旋律更貼近大眾,為人們帶來撫慰人心的力量。董桂汝感謝花蓮慈院的信任與支持,成為這份理念的同行者,共同編織這份愛的企劃。

來自排灣族的音樂家凡阿楚・卡樂夫灣,希望能用歌聲將祝福傳遞給每一位身處此地的人們。

  來自臺東關山的金曲歌手蘇瓦那・恩木伊・奇拉雅善,歌聲溫暖而渾厚,是無數人心中慰藉的源泉。蘇瓦那曾於臺北榮民總醫院的兒童病房,用歌聲點亮孩子們的病榻,這份實際行動詮釋了對生命的關懷。而此次在花蓮慈院門診大廳作為首次嘗試在醫院開放場所演出,對他而言更是一項挑戰。為能圓滿演出,他邀請了來自排灣族的音樂家凡阿楚・卡樂夫灣,共同站上舞台,他們將屬於原住民的古老旋律融合當代音樂,希望能用歌聲將祝福傳遞給每一位身處此地的人們,讓彼此的心靈凝聚。

「身知島製作」藝術總監董桂汝堅信,藝術不應高懸殿堂,而應走入民眾的日常,深入生命的場域。

  首先,他們獻唱了阿美族和排灣族充滿歲月淬鍊的傳統古謠,如阿美族的<採藤歌>、<釀造歌>以及排灣族的<來甦>等。而下半場的舞台則將傳統樂曲融合了現代音樂,細膩地描繪出現代原住民的生活樣貌與音樂的多元轉變。整場音樂會總共演出九首歌曲,為醫院注入安撫人心的暖流,他們希望,無論是何種年齡、來自哪個世代,在場所有的人都能透過歌聲感受到,「當大家聚在一起時,便是最合理且最美好的存在,沒有任何貧富貴賤或階級的區隔」。

慈濟醫療志工隨著音樂打著節拍,陶醉在動人的歌聲中。

  現場聆聽的民眾反應熱烈,有人舉起手機紀錄這聲情並茂的歌聲;也有人隨著音樂拍手打節奏,陶醉在動人的歌聲中。消化系功能檢查室主任劉作財被遠處傳來的歌聲吸引而前來駐足聆聽。劉作財主任表示,他不是原住民,但受音樂的自然與真實所感動,認為這些歌曲「很自然地表現出來,不需很浮誇」。

現場聆聽的民眾反應熱烈,紛紛舉起手機紀錄這聲情並茂的歌聲。

  另一位帶著孩子前來醫院小兒科回診的鄭先生,恰巧遇上這場音樂會。他形容原住民的音樂「很療癒人心」,即便歌聲「很震撼,但心裡是非常平靜的」。這種動人心魄卻又撫慰人心的矛盾美感,讓無數原本匆匆而過的民眾,都停下腳步沉浸在這片音樂的海洋中。鄭先生表示,這次巧遇音樂會,無疑為他們帶來了一份特別的慰藉。

  「慈濟共聲,島嶼共融」藝術公益音樂會,不只是一場演出,也是愛的傳遞。永續發展辦公室高專藍陳淯表示,希望透過藝術的力量,為醫護同仁與病患帶來心靈慰藉,並散播藝術的溫暖與正能量。

帶著孩子前來醫院小兒科回診的鄭先生表示,這次巧遇音樂會,為他們帶來了一份特別的慰藉。

撰文/宋雨安、江家瑜;攝影/宋雨安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