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濟醫院響應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病人安全日」,在9月30日於門診大廳舉辦病人安全週活動,由小兒部黃家宏醫師分享「抗生素用藥安全須知」,希望提升民眾對於小兒用藥知識,一起守護新生兒及兒童安全。
「小朋友能不能吃大人的抗生素?」、「孩子說藥很苦,可以混在牛奶或果汁裡服用嗎?」黃家宏醫師生活化的舉例,讓家長更了解用藥安全。黃家宏醫師表示,抗生素是專門對抗細菌感染的藥物,只對細菌有效,對病毒無效,且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對感冒病毒無效,提醒家長勿因感冒就主動要求開立抗生素,應依醫師評估決定是否使用。
小兒部主任陳明群補充,受抗藥性影響,臨床上治療部分「黴漿菌」等細菌感染時,常需改用二線或後線藥物,可能增加給藥次數,且不一定有適合幼兒的藥水劑型,餵藥挑戰也隨之提高,家長更需理解「何時需要抗生素、何時不需要」。
黃家宏醫師分享五大用藥安全重點,包含核對藥袋資訊:每次領藥務必確認姓名、藥名、用法用量、使用天數,避免拿錯或給錯劑量;留意抗生素糖漿保存:開封或調配後多數需冷藏,通常僅能保存7–14天,使用前應搖勻;觀察不良反應:若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皮疹搔癢、發燒或呼吸困難等,應立即停藥並聯絡醫師;主動告知過敏與用藥史:含保健食品與中藥,一併提供給醫療人員,協助選擇最安全治療;正確服藥方式:避免把藥混入果汁或牛奶,以免影響藥效,以溫開水服用最安全。
同時,黃醫師也以「四不一要」總結合理用藥原則,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吃他人藥、不自行購買、不隨便停藥;要遵照醫囑完整療程。
WHO發布每年9月17日為「世界病人安全日」,臺灣今年病人安全週主題為「齊心共守‧產兒安康」,共同維護孕產安全及兒童健康。而世界病人安全日主題及口號為「Safe care for every newborn and every child:Patient safety from the start!」,強調為每個新生兒和每個兒童提供安全照護,病人安全從懷孕開始。
一同響應的副院長張宇勳指出,兒童並非「小大人」,不同年齡層在藥物劑量與選擇上都需專業評估;面對兒童常見的抗生素使用議題,更要避免不必要或不當使用,以降低抗藥性上升的風險,並呼籲院內外醫療團隊一起推動合理用藥,守護孩童健康。
花蓮慈濟醫院病安週不只舉辦衛教講座,團隊也規劃了結合動手作的衛教活動,讓病人安全觀念更貼近日常生活。在活動中,家長帶著孩子一同 DIY 製作草本蚊香,不僅能體驗天然驅蚊的生活智慧,也能在過程中由小兒部護理師帶領,學習兒童居家安全與用藥安全知識,寓教於樂讓大小朋友在輕鬆氛圍中一邊動手、一邊學習,將病人安全的概念融入家庭日常,兒童安全有全家一起守護。
撰文/江家瑜;攝影/江家瑜、藍榆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