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慈院推動遠距醫療 推動醫療服務普及化

家庭醫學科陳正裕主任透過視訊問診、查看居家護理師回傳至醫院資訊系統的數據,評估患者的病況是否有異狀或需住院治療。

  為提升醫療便利性,並照顧行動不便、居住偏遠地區的病患,衛生福利部推動《通訊診察治療辦法》,針對急性後期照顧、長期照顧、國際醫療、居家醫療、家庭醫師照護、慢性病照護、末期照護、矯正機關照護、行動不便照護,以及災害、傳染病或其他重大變故下的照護情境等十類,推動通訊診療。台北慈濟醫院積極響應政策,自2024年起投入「居家醫療照護」類別的「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結合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醫指付以及視訊平台等數位工具,實現線上掛號、看診及批價等就醫程序,讓長期照護病人免於舟車勞頓,減少急診壅塞和院內感染風險。

  「在宅急症照護」主要服務因肺炎、泌尿道或軟組織感染等原因需施打抗生素一段時間的居家個案,只要經醫師評估符合條件,並獲病人與家屬同意,即可進行收案。除了居家照護的個案外,若病人入住的機構已與醫院簽署「減少就醫方案」,符合條件者也可接受在宅急症照護。家庭醫學科陳正裕主任從臨床經驗指出,過往臥床、行動不便或居住偏遠地區的病人都需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前來就診,但透過通訊診療可以讓免疫力較弱的族群減少進出醫院的頻率,降低感染風險。且醫師可以透過視訊問診及查看居家護理師回傳至醫院資訊系統的數據,評估患者的病況是否有異狀或需住院治療。

病人在看診當日透過簡訊連結進入虛擬診間,完成報到後即能與醫師進行視訊,保障雙方資訊安全。

  社區暨長照服務部李孟蓉副主任表示,遠距醫療大幅節省了人力成本,以往居家護理師需往返居家照護病人的住處、手寫紀錄待返院後再將數據輸入電腦,如今透過視訊平台與醫院系統連線,遠端監測系統測量完體溫、心跳、血壓、血氧等生命體徵即可上傳,平均每位個案可減少約30分鐘作業時間,以7天療程計算,每10位個案便可節省約35小時。而醫師部分,除了收案三天內及結束療程當天需親自前往居家診視外,其他治療期間皆可以遠距視訊診療。而遠距視訊診療系統則是與大同世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除了上述能結合量測設備,介接至醫院HIS系統的功能外,也整合了虛擬健保卡,方便醫師查閱民眾的就醫資料。醫事室江依璇副主任進一步說明,凡符合收案條件的病人,醫院會先協助開通虛擬健保卡並完成線上掛號,病人在看診當日透過簡訊連結進入虛擬診間,完成報到後即能與醫師進行視訊,保障雙方資訊安全。此外,診療結束後也可直接透過醫指付完成繳費。若需領藥,居家護理師在到府照護時,會一併將藥品送達。

  遠距醫療回應了人口老化、慢性病增加與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等挑戰。台北慈濟醫院配合政府政策,運用數位科技整合居家照護,讓病人就醫更便利,也讓醫療真正貼近病人需求。

撰文/周子寧;攝影/范宇宏、台北慈濟醫院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