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慈與中央大學跨域合作取得專利 獲創新技術銅牌獎

台北慈濟醫院研究部共同實驗室蔡國旺主任與國立中央大學團隊合作,近日以「建立組織微陣列影像模型與形態判定方法」取得國家專利,榮獲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銅牌獎。

  在科技創新與智慧醫療蓬勃發展的時代,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日前於台北世貿中心盛大舉行,台北慈濟醫院研究部共同實驗室蔡國旺主任與國立中央大學團隊合作,近日以「建立組織微陣列影像模型與形態判定方法」取得中華民國發明專利,更榮獲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競賽銅牌獎,展現臨床醫學與科研創新的跨域實力。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由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主辦,評選重點包括創新性、技術可行性、實用性與市場潛力等多項指標,吸引產、學、研、醫多領域人士參與。台北慈濟醫院在2022年與中央大學簽立「策略聯盟合作計畫」,攜手推動學術研究,致力醫療器材、醫療雲端網路與AI智慧醫療等不同領域之發展,此次取得的專利也是在此合作架構下衍生的成果之一。蔡國旺主任指出,在顯微鏡下辨識病理切片,是臨床診斷中最關鍵也最耗時的工作之一,面對成百上千個細胞組成的影像,病理科醫師必須逐一觀察、判讀腫瘤與正常組織的差異。除了臨床診斷,醫學研究也經常需要分析大量病理影像,因此台北慈濟醫院與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許藝瓊副教授團隊攜手,導入人工智慧、建立AI模組,協助醫師與研究人員快速完成影像分類與統計。

透過AI模組協助病理切片判讀,協助醫師與研究人員快速完成影像分類與統計。

  在合作分工上,台北慈濟醫院負責提供病理切片樣本與專業標註資料,由病理科醫師明確定義各種細胞型態;中央大學則負責AI模組的建立與訓練,運用機器學習演算法對大量影像資料進行特徵與型態分類,雙方透過不斷驗證與比對,優化AI模組的準確率與穩定性。目前,此專利技術主要應用於研究領域,用以分析腫瘤組織及細胞分布等影像特徵,協助醫師與研究人員進行更精確的資料統計與臨床趨勢探討,未來隨著模型成熟度提升,亦有望導入臨床輔助診斷系統,提升病理分析效率。

  此次獲獎,蔡國旺主任表示:「這不僅是對研究成果的肯定,更是轉譯醫學的具體實踐,台北慈濟醫院結合臨床專業與學術量能,使研究不再停留於理論,而能實際回饋於臨床照護,讓病人獲得更快速、精準的治療建議。」

撰文/鄭冉曦;攝影/盧義泓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