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由 TBCA乳癌病友協會與花蓮慈濟醫院合辦的「慈馨聯誼病友會暨智慧病人醫學講座」,11月22日上午於花蓮慈院協力一樓講堂舉行。講座由乳房醫學中心張群明主任、何靜淳醫師以及血液腫瘤科朱崧肇主任和王方玉醫師共同分享最新治療趨勢,並提醒病友在日常生活中應留意的重要健康訊息。
張群明主任感謝乳癌病友協會黃淑芳理事長多年來為病友奔走,讓許多治療資源得以落實。他也理解治療帶來的焦慮與辛苦,鼓勵病友勇於向志工、個案管理師或醫療團隊求助,大家都會盡力協助病友一起度過這段辛苦的過程。對於化療引起的手麻、腳麻,張群明醫師說明症狀因人而異,多半會隨時間改善;若多年仍未緩解,可能屬永久性神經損傷,可透過中醫或復健協助舒緩。

何靜淳醫師指出,乳癌發生率位居臺灣女性癌症首位,發病年齡多集中在五十歲前後。她提醒民眾留意乳房腫塊變化:良性腫塊多柔軟、按壓時會滑動,形狀似橢圓形,邊界明顯;而惡性腫瘤觸感較硬,形狀不規則,邊界不明顯且不易推動。何靜淳醫師再次強調定期篩檢的重要,政府會提供不同年齡層的補助,呼籲民眾善加利用。而對於治療與復原中的乳癌病友,她也整理四項飲食原則:「避免生食」、「優先補充蛋白質」、「胃口差者可適量攝取高蛋白飲品」、「避開油炸高熱量食物」;希望病友們在適量攝取的情況下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因為「吃的開心也很重要」!

朱崧肇主任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癌症成因,指出癌症最常見的原因多與年齡導致的細胞錯誤累積相關,其次才是生活、環境與基因因素,他提醒大家一定要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保持身心穩定。並再次叮嚀,若因化療藥物引起手麻、腳麻的症狀已嚴重影響生活,要勇敢地跟醫師提出討論。

王方玉醫師則以「破解 HER2 乳癌」為題,說明 HER2 陽性乳癌具高惡性、易復發的特性,因此早期介入相當重要。她強調標靶治療能有效抑制細胞訊號傳遞,是 HER2型乳癌病友的重要武器;並強調「篩檢並治療」遠勝於「早期治療」,更勝「晚期治療」,呼籲民眾將篩檢落實在生活中。

除了醫療新知外,癌友的心理健康也同樣需要被關注。 TBCA乳癌病友協會特別邀請資生堂社會服務課講師陳怡君帶領芳香療法釋放身心壓力,病友可以透過氣味放鬆情緒。她也示範淋巴引流按摩協助病友舒緩緊繃與壓力,重新感受身心能量。
黃淑芳理事長感謝醫護團隊的努力,鼓勵所有人一定要養成篩檢習慣。「心要打開、勇敢接受,唯有『活著』才是最重要的!」,期盼大家能成為「有智慧、有勇氣」的病人。

花蓮慈院乳房醫學中心以跨團隊合作打造一站式就醫流程,並提供個人化精準醫療服務,依循每位病友的乳癌型態量身訂製治療計畫。從治療選擇到情緒陪伴,醫療團隊都將一路同行,願病友在面對治療時不再孤單,帶著信心穩穩前行。

撰文、攝影/宋雨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