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時因為同學一句「我們去讀護專好不好」而送出了免試入學的資料,得知錄取後依然按照父母的要求報考基測,最後為了要就讀嘉義女中還是臺中護專跟家裡的人鬧起了革命。有趣的是,當初邀約我的同學反而沒有就讀護理。我的家人們極力反對我讀護理,但秉持著想出外闖闖、想要家裡至少有一個成員是具備醫護知識的念頭,任性的我,國中畢業後就孤身一人從雲林來到了臺中,然後一待就待了八年。花了七年讀完五專及二技,畢業後終於踏出臺中護專小小的校區。
因為和想像中的差距太大而沒有留在最後一哩的醫院就職,來到臺中慈濟醫院後,卻又走上自己從來沒有想像會待的婦產科。
「臨床工作和學校實習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是到單位報到後第二個禮拜所總結的心情。陌生的環境、陌生的系統、陌生的科別,種種都需要重新學習,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害怕出錯,卻又求好心切的想要更快上手。然而,就是這樣的心情,讓還是新人的我忽略了很多需要注意的細節,三讀五對是給藥最基本的步驟,是對病人安全最重要的把關,但到職剛滿兩個月,我就犯了三次錯誤。
而當時帶我的學姊,我以為會被狠狠罵一頓,因為連自己都很想修理自己,甚至懷疑自己是否擁有繼續從事護理工作的能力,沒想到學姊只說一句:「這樣妳就會記得了!」是啊,大家都會犯錯,重要的是從錯誤中汲取經驗,從錯誤中學習,避免再犯相同的錯誤。
學姊這一句話,讓我放下深深的罪惡感跟自責感,重新調整自己的步調,不再心急,凡事先求做好,再求速度,漸漸的,原本驚慌失措的我,現在可以從容不迫。
就在今年即將面臨單位需要外派支援,心想著護理長說要趁年輕多學多看,不要讓自己局限在唯一的專科領域,要為未來的康莊大道鋪些路,讓未來的生活更豐富,視野更寬廣,於是,鼓起勇氣主動向阿長提出自願外派支援。
在支援的單位裡,來自不同單位背景的同事一起工作,雖然有時步調不同,卻讓我更懂得互相協助的重要性,雖然只有短短的半個月,但對自己來說,卻是不一樣的體驗,除了科別屬性大不同,但驕傲的是,我可以管理及照護好自己照護的病人,我想這樣就是對支援單位最大的幫助吧。
自己走了支援這一遭,完整了護理的另一個版圖,更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除了穩定病人的病況之外,還有很多魔鬼藏在細節裡,需要我更仔細的去學習及了解,才能讓病人可以微笑健康的出院,所以在接下來的日子要更精進學習,也期許未來可以有其他機會或訓練獲得更多的版圖經驗結合,壯大及豐富我的護理生涯。
(本文由「志為護理」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