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育齡婦女常見的一種生殖內分泌疾病,盛行率約佔5-10%。診斷的標準有卵巢功能異常(寡經或不排卵、超音波下看見許多不成熟的囊泡)、抽血檢查有「雄性激素過高」。而大多數患者一開始並不會察覺自己有此疾病,但卻是造成女性亂經甚至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生殖系統以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患者還常伴隨有「高胰島素阻抗」的現象,造成醣類、脂肪代謝的異常,產生肥胖症等問題。
如何察覺自己可能有多囊性卵巢?
長期生理期不規律、長期月經沒來、有相關代謝症候群的家族病史。因為體內雄性激素過高的關係,會出現毛髮生長過多的現象,像是長出鬍鬚與腿毛較多較粗。另外也比較容易長青春痘。若是伴隨有胰島素阻抗的患者,通常體型會較為豐腴、小腹有脂肪囤積、抽血檢查可能會有脂質、血糖代謝異常。少部分患者會在皮膚的皺褶處(例如:腋下、胯下、頸部)出現黑色素沉澱。
為什麼會有多囊性卵巢?
形成原因目前尚不明,可能跟遺傳、內分泌、免疫、代謝、自律神經有關
中醫治療: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在傳統醫學典籍中,多與月經後期、閉經等疾病較為相關。
在我們的五臟六腑中,腎臟是主管生殖系統與內分泌系統的重要臟腑,因此此疾病病機大多以「腎虛」為本。而根據個人體質不同,又有不同的兼證。若是雄性激素明顯過高的病患,以中醫角度而言屬於「腎陰不足」,使得腎陽偏亢,需要多補充「滋腎陰」的藥物,來校正體內陰陽失調的狀態。若是明顯有代謝低下,體重過重的患者,通常屬於「痰濕」體質,臨床常用化痰祛濕的方法來治療。若是生理期時常伴隨有血塊且疼痛明顯者,大多兼有「血瘀」體質,可搭配一些活血行血的藥物。若是生活壓力大,作息不正常,情緒緊繃的患者,通常兼有「肝鬱化火」的跡象,可以加強疏肝理氣的中藥及穴位。若是手腳冰冷,基礎體溫量測,高溫期不明顯或是天數過短的患者,通常兼有「陽虛」體質,可酌加溫暖胞宮的藥物,並叮囑患者少接觸冷飲生食。中醫師會藉由判斷民眾體質的主要與次要證型,使用相應的中藥或是針灸穴位來擬訂個人化的治療對策。
生活衛教:
1、 規律運動,控制體重,是多囊性卵巢患者最重要的事情。體重降低的同時,也可以降低胰島素阻抗,打破不好的惡性循環。
2、 均衡飲食,少吃烤炸油膩或糖分高的食物,避免營造「痰濕」體質。
(撰文/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 盧昱竹主治醫師、俞馨媛住院醫師;圖片/TC news新聞中心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