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 攜手推動「學習增能專案」

「慧治感恩學習增能專案」以激勵制度陪伴偏鄉弱勢兒少自信學習,讓成長成為全體師生共榮的力量。

      慧治基金會長期投入關懷全台偏鄉弱勢兒少的慈善與教育,發現來自弱勢家庭的孩子,因為家庭功能不足,在教育方面,常輸在起跑點,學業成績表現普遍較為落後,因而造成學習動能的不足與自信心的欠缺,部分孩子更因此產生厭學、懼學、拒學、甚至棄學的狀況,更難透過教育來翻轉他們的未來。

      為協助脆弱家庭學童及青少年提升學習動能與自信心,慧治基金會與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攜手合作,推動「慧治感恩偏鄉弱勢兒少課輔班學習增能專案」(簡稱「學習增能專案」),希望透過創新的激勵制度,強化偏鄉弱勢兒少課輔班的教學能量,鼓勵課輔老師與學生共同為成績增能努力,讓教育順利成為孩子翻轉生命的關鍵力量。

      該計畫鼓勵每位參與專案的孩子於期末考成績中,任兩科(如國語、英語、數學等)只要進步 10 分以上,或維持兩科 80 分(優等)以上,或一科維持80 分(優等)且另一科進步10分以上,即可獲得獎助金。藉此鼓勵成績優秀的孩子繼續維持好成績,成績較差、甚至每科都不及格的孩子,也有學習動能,努力求進步,嘗試自我超越。

      該計畫以「合作共榮」為核心精神,鼓勵課輔班及全體師生一起動起來,共同努力達成學生學業成績進步的目標!參與該計畫的每家課輔班最高可獲得新台幣 10 萬元獎助金。為了達成三方共榮的目標,專案設計獎助金採機構 40%、老師 20%、學生 40% 的比例分配:

   •   機構 40%:鼓勵課輔班強化教育能量,改善教學與輔導環境。

   •   老師 20%:肯定教學老師用心陪伴與設計學習策略的辛勞。

   •   學生 40%:激勵孩子努力不懈、主動學習、挑戰自我。

      慧治基金會指出,這樣的分配設計,是為了讓「整個課輔班都動起來」。當學生為目標努力時,老師也更有動力教導;當課輔班展現學習成果,社會資源也會更願意投入支持,形成一個彼此激勵、共同成長的「教育善循環」。

      今年該計畫共有來自全台灣,北、中、南、東部共 27 家課輔班參與專案,其中 23 家成功達標,獲得獎助金。在總計 503 名學童中,共有 162 名學生學業成績維持80 分(或優等)以上,或是任二科目獲得明顯進步,獲得獎勵金。

      因為學習增能專案的激勵,課輔班與老師開始進行彈性教學與個別輔導,並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方案,包含獎勵制度、複習筆記、週末加強班與學習挑戰表等,幫助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教學的亮點也從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進而看到孩子自信的萌芽。其中達標率第一,高達70%的財團法人臺灣省嘉義市天主教聖愛會-天仁扶幼社/展翼高飛課輔班,以該「學習增能計畫」成功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讓孩子以自己的節奏設定學習目標;達標率第二,高達57%的社團法人南投縣明善關懷協會/明善學園,則以「師生共訂目標」方式,陪伴孩子一起達標。

      其餘達標率高達40%以上的課輔班,也卯足全力,全體師生一起為孩子的成績進步打拼:屏東縣海山社區經營發展協會/枋寮班及士文班,透過個別輔導與反覆練習,幫助學生克服學習挫折;社團法人新竹縣竹光關懷發展協會/好YOUNG學堂陪讀班,為孩子標註優勢與弱勢科目並結合週末加強班,讓學生學習為自己的進步負責;社團法人新北市麥田協會/麥田課後陪讀班,則為孩子制定學習計畫,讓孩子評估可努力的科目,成功讓學生從抗拒學習到主動挑戰,願意為自己持續努力。

      許多課輔班回饋:「看到孩子願意收起手機、認真寫功課,還要求寫更多評量及練習卷時,學生學習態度的改變,讓我們感動不已。」學生也分享:「因為有獎學金的鼓勵,我更想把功課做好之後再複習。看到每次小考成績進步,也讓我更有信心去面對下一次的考試。」

「慧治感恩學習增能專案」:從成績增能到生命翻轉,不僅啟動了孩子的學習動能,也為孩子的未來奠定正向積極的根基。

      慧治基金會表示:「學習的增能,不只是分數的進步,更是孩子內在力量的覺醒。」透過這項專案,不僅帶動孩子主動學習與自信提升,也激勵課輔班老師與志工持續投入愛的教育。老師們都很高興,認為這份獎勵金,給予課輔老師莫大的鼓勵。

      屏東縣海山社區經營發展協會/枋寮班指導老師李采芸表示:「當得知學生學期成績有明顯進步,內心充滿了無比的欣慰。這不僅是孩子們努力的成果,更是家長、志工、與基金會共同努力的見證。特別感謝慧治及感恩基金會對我們這群在第一線陪伴孩子的老師的肯定與支持,讓我們能在教育現場持續投入,並感受到被看見與被鼓勵的溫暖。這份獎勵不僅是一筆獎金,更是一種力量的傳遞——提醒我教育的初衷是「用愛陪伴,用心啟發」。我會持續帶著這份感恩的心,用耐心與關懷去幫助更多需要支持的孩子,讓他們在學習與生命中都能擁有自信與希望。」

      學習增能專案不僅專注於學生的成績進步,更希望透過該計畫進行弱勢兒少理財教育的延伸,讓第一次拿到獎學金的孩子,藉由這筆額外收入,分辨「想要」與「需要」的不同,學習「存款」及「分享、貢獻」的概念。

      令人感動的是:在課輔老師引導下,成績達標的學生,對於所獲得的獎學金,普遍展現出理性與感恩的態度,將得之不易的獎學金規劃運用於多元面向,主要包含:

1.「貢獻家庭」,交給家長貼補家用,購買生活用品、買菜金或請家人用餐。

2. 「儲蓄」,協助繳交學費,或作為未來所需,如畢業旅行及班費等備用金。

3. 「滿足基本需求」,如拿來吃飯,或老舊損壞的布鞋可以替換、購買所需的學習用品與文具用品,減輕家庭負擔。

4. 「購買學習設備」,如耳機、滑鼠、平板或筆電簡易配件,讓自己得以穩定學習。

      孩子們的改變與成長令人驚喜,從自我放棄到成績增能,從成績進步到自信建立,從理財規劃到夢想未來,學習增能專案不僅啟動了孩子的學習動能,也為孩子的未來奠定正向積極的根基。慧治基金會表示:「教育從來不是一蹴可及的工作!未來,慧治將與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持續攜手合作,積極推動『偏鄉弱勢兒少學習增能專案』,希望以一步一腳印的方式,幫助更多課輔班、老師與孩子共同努力,讓偏鄉弱勢兒少能在努力中被看見,在學習中發光,在自信中成長,最終能達成幫助孩子成功以教育翻轉生命的長遠目標。」

      「慧治感恩學習增能專案」以激勵制度陪伴偏鄉弱勢兒少自信學習,讓成長成為全體師生共榮的力量。

(資料來源:慧治基金會)

關鍵字: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