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校園
-
慈大蘇伯琦教授 研究克雷伯氏桿菌的纖毛外衣
聽過「生物膜」(biofilm)嗎?「生物膜」也稱做「菌膜」,是一些微生物細胞由自身產生的物質(主要爲多糖)所包圍而形成,附著在浸有液體的惰性或生物表面。常見的生物膜包括了久未清洗的水槽表面的那層薄膜,以...
-
新冠肺炎檢測試劑獲食藥署核准 協助印尼防疫
慈濟大學、台北慈濟醫院、中研院合作開發的新冠肺炎IgM/IgG 雙抗體檢測試劑委託鼎群科技公司製造,已通過衛生福利部防疫專案核准製造第1096811751號。此試劑也已獲印尼衛生部許可輸入,將在未來兩週將輸出三萬劑到印...
-
偏鄉離島的多元與活力 社區多功能學習中心
教育部補助19個縣市,設立35所社區多功能學習中心(以下簡稱學習中心),學習中心主要以結合當地產業文化及社區資源,發展地方特色。至109年,學習中心已成為偏鄉社區的終身學習據點,帶動偏鄉離島社區的民眾持續學習,...
-
2020戰國策創新創業競賽 慈科大獲冠軍
2020第十五屆戰國策全國創新創業競賽,共482組隊伍參賽。慈濟科技大學研發長林祝君、全人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陳立仁帶領學生研發的「輸液套管」獲得創新創意組冠軍。 根據統計,有80%的病人在住院期間會使用靜脈...
-
疫後關鍵下一步 慈大劉怡均校長延攬高教人才
疫情來到下半場,或只是第一波第二波結束?由遠見雜誌主辦的「FUTURE NEXT!合作共生 疫後關鍵下一步」趨勢論壇,邀請到疾管署署長周志浩、史丹佛學者王智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慈濟...
-
慈科大大小牽小手共學營 邀國小生歡樂一夏
眼看暑假只剩一個月,你暑假作業寫完了嗎?慈濟科技大學舉辦為期五天的「愛在太昌─大手牽小手暑期共學營」,陪伴35位太昌國小5歲至12歲孩童。營隊不僅全程免費,還技巧性地把「暑假作業」安排在課程中,並結合新...
-
青年的真心話大冒險 用勇敢為行動加值
「我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這應該是許多青年心中的疑惑,社團法人國際城市浪人育成協會今(109)年藉由教育部青年發展署「iYouth voice」青年國際發聲及蹲點研習計畫協助,舉辦首屆國際年會「真心勇敢城:啟發青年找到...
-
跨國銜轉生如何融入臺灣?志工用「新」教環保
「跨國銜轉生」指的是在國外長大、轉學回臺灣就讀的新二代孩子,在母語不是中文,也不了解臺灣風土民情的情況下,要怎麼融入臺灣社會?中壢為全臺新二代人口最多的鄉鎮,由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桃連青年志工服務站...
-
高雄科工館 邀請大小朋友一同關注氣候變遷
教育部首度與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攜手舉辦「氣候變遷創意實作競賽小講堂」,今(109)年7月25日到12月底,每個週末將在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氣候變遷廳」展出教育部氣候變遷創意實作競賽近3年獲獎學生團隊作品,並邀請...
-
讓學習變有趣 慈大師培生前進化仁國中
暑假兩個月,當然不能荒廢啊!慈濟大學師資班17位同學,自7月15日至31日到化仁國中,舉辦「2020實踐史懷哲精神教育服務計畫--『化』出世界,玩轉『仁』生」營隊。除了每天下午英文、數學、國文等各學科的課輔外,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