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濟醫院

吞嚥障礙別煩惱 花慈復健科特別門診有方法

年過七旬的張女士,去年八月因腦中風經花蓮慈院神經外科團隊搶救後清醒,在復健過程發現她有容易嗆咳的吞嚥障礙症狀,去年底出院後持續在復健科接受吞嚥門診治療,目前已拔除鼻胃管、由口進食。復健科主治醫師葉映...

高位頸椎後縱韌帶骨化壓迫 花慈微創手術復原快

  一位來自高雄市的陳先生,多年來飽受頸椎壓迫神經之苦,近來更因右腳無法抬起,隨時有跌倒的風險,四處求醫無法改善後,到花蓮慈濟醫院求治。經檢查發現他的第二、三節頸椎後縱韌帶骨化非常嚴重,受壓迫的神經...

一暖湯一甜點 花蓮慈院分享淨斯本草飲創意料理

  小暑一過,代表天氣一天比一天熱,但還不是最炎熱的時候,所以民間有句諺語為「小暑過,一日熱三分」。花蓮慈濟醫院營養科結合淨斯本草飲設計夏日消暑甜點「淨斯本草飲凍」,也另外推出「淨斯本草藥膳湯」,營...

關懷超過半甲子 花蓮榮家致贈感謝狀感恩花慈

  花蓮榮民之家主任方矩等人十八日下午至花蓮慈濟醫院,致贈感謝狀給林欣榮院長,除了感恩慈院送血壓計與血氧濃度計,守護榮民健康之外,方矩主任指出,花蓮慈院長年關懷榮民之家的長輩,時常可以看到常住志工顏...

花慈呼籲停經婦女愛注意 當心骨質疏鬆找上門

  骨質疏鬆不是老年人才有的煩惱。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部副主任葉光庭表示,女性受賀爾蒙影響,在停經後缺少雌激素的情況下,可能導致多項生理機能的明顯衰退,其中就包含骨質密度下降。骨質疏鬆本身雖然不致命,但...

MIS-C最年幼個案 花慈救回爸媽的心肝寶貝

  年僅五個多月大的男嬰元元,2022年5月確診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康復後在7月1日時,出現發燒、咳嗽有痰且食慾不佳等症狀,隔天輾轉來到花蓮慈濟醫院急診,經過當時在急診值班的小兒心臟科醫師劉俞暄詳細檢查後,確...

全方位行動巡房APP 智慧隨行花慈獲SNQ

  花蓮慈濟醫院人工智慧醫療創新發展中心(AI中心)開發「智慧式全方位行動巡房APP」,讓醫師巡房不再受到電腦桌機的限制,可以透過手機、平板電腦,即時了解病人的狀況,並與病人討論最適合的治療計畫,當病患影像...

與糖尿病共舞 護理個管引領糖尿病共照獲SNQ

  花蓮慈濟醫院創設住院個案管理師(簡稱個管師)照顧模式,從住院開始即依據病人需求提供個別性照護,出院後於門診持續管理性照顧,並且應用在包含糖尿病在內的長期慢性病人,不但改善病人回診的就醫流程,還提供具...

花慈舉辦研討會 分享罕見疾病治療及照護策略

  花蓮慈濟醫院遺傳諮詢中心七月九日舉行「罕見疾病照護服務計畫說明暨遺傳性神經肌肉退化性疾病照護交流研討會」,除罕病病友、醫師、護理師、社工、營養師、復健醫學部治療師外,還有長照人員與罕病關懷志工,...

地形有距醫病共聚 花慈讓罕病無懼照護獲SNQ

  對於疾病盛行率低於萬分之一,甚至更少的罕見疾病患者,花蓮慈濟醫院遺傳諮詢中心提出全人、全家、全隊、全程、全社區方式的五全照顧模式,獲得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生策會),頒發第二十四屆SNQ國家品質標章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