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 曾失去全世界 從絕望中活出希望

    小杰沒有家,沒有親人在身旁,志工發現他的狀況,除了助學,更把他當兒子一樣疼愛。小杰說,從小到大,不曉得媽媽的感覺是什麼, 從慈濟志工身上,感受家人般溫暖。 從小父母離異,由阿公一手帶大,隔代教養的家庭,...

  • 打開亞斯伯格症的門 走出困住自己的世界

    小哲兩歲時被診斷患有亞斯伯格症,四歲以前都沒有開口說話,父親在他五歲時往生,母親罹患嚴重躁鬱症,無法照顧小哲和弟弟。2007年志工開始關懷小哲一家,急難補助解決燃眉之急,讓媽媽可以定期治療、讓8歲的小哲和弟...

  • 綠色低碳引領潮流 建構電子資訊業綠色永續生態鏈

      配合全球淨零趨勢,國發會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提供至2050年電子資訊產業淨零建議作法,同時亦指出電子資訊業的碳排放量位居所有產業第二,占台灣整體碳排22%,其中電力碳排佔主要部分。而半...

  • 社會還是很溫暖的 醫學生兄弟翻轉逆境

      「醫學生兄弟」是慈濟「新芽育成計畫」培育的孩子。父母在兩兄弟就讀高中時即離異,兩兄弟與爸爸、阿嬤同住,平時生活由阿嬤照顧,日子過得很艱辛。無常降臨,阿嬤罹患癌症,阿嬤的病讓他們感到很無助,兄弟倆...

  • 白衣大士逆境受助 發揮所學回饋助人

      小月自小媽媽往生,爸爸不知所蹤,由外婆靠著撿資源回收來養活她們姐妹倆。慈濟提供生活補助,讓一家三口能維持三餐溫飽。再來是給予助學補助,即使是低收減免,她們仍然面對有些沒有減免的制服費、交通費、文...

  • 突破家庭困境 跑出生命寬度

      華凡國小開始,母親無法照顧六個孩子,家中生活與經濟,完全寄託在華凡父親的身上。華凡:「其實從小都是跟著爸爸,連工作泛舟,也都是他帶我們去,我爸爸就是怕,很怕我們三餐沒有吃飽,都會去,都會去幫我們...

  • 糙米雜糧粽 蔬食齋戒消弭疫情

      一年一度包粽子,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不能出門尋找月桃葉,就用傳統竹葉來包粽子吧!   糯米、糙米、燕麥、洋薏米加內餡做成粽料,包覆竹葉下水稍煮再蒸,喜歡米飯有水煮的香氣,也喜歡米飯蒸過粒粒分明的口...

  • 志工爸爸媽媽 溫暖的後盾

    阿毅自幼與爸爸相依為命,在他小學六年級時,爸爸罹癌無法工作,經村幹事提報,慈濟志工立即關懷。在爸爸罹病住院期間,志工不放心阿毅獨留在家,經常醫院和家裡兩邊跑,不讓任何一方感到孤單、害怕。 阿毅爸爸病逝...

  • 被幫助也幫助下一代 讓善循環不再是一個人

    荏閔一出生就被原生家庭出養,養父原本從事五金行業,後來中風無法賺錢養家,靠著養母紡織衣物賺取微薄工資來維持家計;養母不堪每天都有債主找上門,最終離婚收場。養母離開後,父女倆失去唯一的經濟來源,只能拿...

  • 用金針菇當主食 來一盤素排義大利麵

      乾煎的金針菇超鮮甜口感Q彈,習慣煮義大利麵用杏鮑菇煎香,這次改用金針菇炒香,特地留下金針菇底部橫切面,煎起來有點像菇排,也類似素干貝,新口味大受家人歡迎。這個食譜能夠提供豐富的蔬菜和營養,希望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