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

充實教學實習設備 花蓮高農學生多元展能

為配合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綱要實施,教育部國教署補助「高級中等學校充實教學及實習設備」,以增進學生實作能力,強化產學連結。以國立花蓮高農為例,為樹立學校鮮明印象、發展特色課程,透過會議集思廣益,發想出在...

17所大學法律系學生 前進偏鄉推廣法治教育

  教育部112年補助17所大學法律系(所)辦理中小學及社區法治教育計畫,其中國立臺北大學、國立中正大學等校計畫推動落實在地諮詢服務,以提升社區民眾法治觀念,另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東海大學、輔仁大學、中原大學、...

創造一座「關係美學」校園 透過美感再造視野

  教育部自105年度起於全國推動「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今(112)年邁入第8年。校園美感環境的再造,不光是解決學校環境硬體的壞損困擾,更是積極開拓師生們停留校園內的公共情感聯繫平臺,學校透過計畫的申請,引...

綠色時代正夯 積極培育健康產業創新創業人才

青年發展署「大專校院推動職涯發展補助計畫」為協助大專校院學生職涯發展,順利接軌職場,每年補助全國近半數學校結合內外部資源推動,長庚科技大學搭上綠色時代列車,透由「永續健康產業之創新創業職能輔導計畫」...

教保服務人員專業發展社群 多元組成支持共學共好

教育部國教署自110學年度起,持續補助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教保服務人員專業發展社群計畫」(以下簡稱專業發展社群),鼓勵並支持教保服務人員依現場課程發展及成員共同教學主題興趣,以多元方式組成園內或跨園專業...

教之而成天下之英才 成為良醫之前先做成功的人

  「作為一名醫師,對病人需有同理心,具備人文素養,病人如果能感受到醫生的關懷,病情發展比較容易治癒。」師鐸獎得主湯銘哲對病人視病如親,注重臺灣的醫學教育,投身醫學教育超過三十年,培養出無數頂尖的醫...

臺中科博館《科畫博物》特展 探索科學繪圖之美

  打開錢包,新臺幣1,000元、500元鈔票上印製的帝雉、梅花鹿圖騰,就是美麗的科學繪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以下簡稱科博館)推出《科畫博物》特展,讓觀眾跨越時空限制,探索逾百件、橫跨5世紀的精美科學繪圖作品...

U-start原漾計畫協助原青團隊實踐夢想

  由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攜手原住民族委員會推動「U-start原漾計畫」,鼓勵校園實踐創新創業文化,協助原民青年揮灑創意想法、發揚部落文化與產業。計畫自109年推動後,累計補助34組團隊,孵育29家新創公司。   「U-st...

藝起來尋美:三方共議共創藝起探尋美好

  教育部17日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舉辦「美感體驗課程發展記者會暨課程成果分享交流工作坊」,包括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6所種子學校與22間藝文場館等合作單位共襄盛舉,呈現三方合作、共議共創的精彩課程案例,以促進...

從工程師轉換跑道 把掌中戲變成特色課程

  從工程師轉換跑道的興隆國小教師陳建光,將他對於臺灣傳統戲曲掌中戲的熱愛結合資訊科技與手作藝術,並於校內成立「隆宛然掌中戲團」,多年來培育出無數和他一樣的布袋戲小粉絲,更將傳統戲曲結合校定特色課程...